常惠衍故作輕松大笑道:“王公子,請吧!今夜我們坐等江湖各路好漢。”
質人府大堂,虛衍鞮端坐,正在撰寫著什么。他身材低矮,臉型圓粗,身穿大袖長袍,頭戴進賢冠。晁榘原以為是髡頭辮發鼻環的模樣,卻未料是如此中土打扮。
晁榘問:“這位便是匈奴王子虛衍鞮么?”
虛衍鞮道:“我是夏后氏之裔,孿鞮氏的宗種。自從云中公主為閼氏,極力傳播中土禮儀之大,服章之美,很多匈奴人都開始喜歡中土文化。孿鞮氏宗族漸漸習讀中土詩書和文字。即便是單于,有時候會私底下穿上中土的服飾和冠帽,猶如中土貴族的樣子和宗室子弟嬉戲。我更是沉迷。正因為如此,單于才會派我來。”
眾人愕然。
晁榘問:“王子正在寫些什么?”
虛衍鞮道:“寫給王兄的諫議書。兵兇戰危,非長策也!吾王以己身而垂范天下,施教仁德,獎勵忠誠,嘉勉忠孝,任用賢能,行仁政,加恩四海,澤及四方!百姓知孝悌,明忠順,有廉恥。大臣上忠君王,下孝父母,中得人事。吾王能輕徭薄賦,獎勵耕織,督促農桑。社稷永存,子孫世代富貴也!”
晁榘、王毓、陸長風皆面露驚詫,者匈奴王子的諫議書儼然是中土政教文化啊!常惠衍卻習以為常。
常惠衍道:“王子最近與浮丘伯研習夏禮,可有所得?”
“禹治洪水,得賜洛書,法而陳之,《洪范》是也。夏禹治國之法。正直、剛克、柔克。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日農用八政,次四日協用五紀,次五日建用皇極,次六日義用三徳,次七日明用格疑,次八國念用底征,次九日饗用五福,威用六極。”
晁榘道:“所論絲毫不差!”
虛衍鞮道:“先生謬贊,受浮丘伯所邀約,我還到洛河上游的禹敘九疇坪觀摩,那里也是河圖洛書的出處,時光荏苒,山川依舊,令人神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亦略得此感慨之由。”
常惠衍道:“伏羲氏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乃創文字禮樂,中土文化三千年恒昌,忠君、孝悌、憐憫,通于八荒而與萬物合!匈奴居邊荒,禮樂遺失,落為荒蠻,歲侵中土,燒殺淫掠,為惡多端,王子若能興禮教,結盟好,教化民眾,乃是秦胡之幸也!”
眾人論得正熱。
吳一氓閃進大堂道:“點子到了!”
陸長風舉手,外邊轟的一聲,數百火油盆陸續點亮。質人府的墻角、墻頭、樹上、屋頂滿滿皆是綠林人物。這些人見到丈二紅槍立在大堂外,皆立定相望,并不闖入。
陸長風道:“龍門鏢局陸長風在此!請諸位亮個腕吧!”
野王縣(沁陽)盤谷子李愿,太行八匪中軹關徑桃豹、太行徑逯明,嵩山鐵劍門元丹丘,還有崤山貪狼穆元山、九皋山鶴鳴道人葉法善、玉簫門門主緱謙玉、滎陽鄭家等,其他密密麻麻也叫不出名字。
盤谷子李愿道:“龍門鏢局鏢路北通代地,南達江淮,東至蓬萊,西達玉門關。鏢路所在,百里老當家的義氣必然照拂四方,既然陸鏢頭在此坐鏢,少不得要給龍門鏢局一個面子。”
陸長風道:“諸位緣何至此。”
“河南、河內流傳,有一位匈奴的質人偷窺我中土文化,還在禹敘九疇坪刻石留書。我華夏與夷蠻不同正因前年祖宗傳承的治國之法,若是質人返回匈奴,那匈奴豈不是也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