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修行有三號,其一日法師,其二日威儀師,其三曰律師,其德高思精謂之煉師。還有真人、法師、高功、方丈、天師等稱謂。”
“《出家因緣經》記載,道士有七個階緣,分別是天真、神仙、幽逸、山居、出家、在家、祭酒。體合自然,內外純靜,槫氣至柔,復歸于嬰,謂之天真。含光藏輝,不拘世累,懷仁守道,曜德含光,謂之幽逸。這兩者是修道者的至高境界。”
張郁青道:“拿我該怎么稱呼?”
“男道士可稱黃冠、乾道;女道士稱女冠、女真、坤道。不過道門不存在師姐或師弟的叫法,即便是女道士也須稱之為‘師兄’或者‘道爺’。”
“問候語呢?”
“福生無量天尊,慈悲!慈悲。”
“這無量天尊從何說起?”
“仙道貴生,無量無人。度人無量天尊、太乙救苦天尊、玉皇赦罪天尊、雷聲普化天尊等圣號皆是濟世救苦之意。太乙救苦天尊化身三界,持誦之,可隨聲應化,化兇為吉。雷聲普化天尊是雷部的最高神,誦念之,可脫離苦厄,增繕功德。”
張郁青問:“我見道長相見,行的是抱拳禮,這有何說法?”
“左手抱右手,謂之拱手禮。江湖寓意揚善抑惡。道教寓意負陰抱陽,左手拇指從右手虎口插入,按在右手無名指指根處為子訣,其余四指合抱在外,呈太極圖。一般拱手禮舉至胸前,微微低頭頷首,以示恭敬。”
張郁青問:“你可出家了?平日忙些什么事情?”
柳之詠道:“我并未出家,五位師父,只有桑丘羊師父出家,其它四位師父都沒有出家,均是居士。出家的是靜樂派和符箓派的幾位真人和煉師,大多只在山上清修,不為人知。我沒有門派職位,只是遵從師傅的命令做事。我常自下山游歷,江湖上的虛名響亮些。”
二人從一天門進山,一路經過回馬嶺、壺天閣、中天門、通天橋等處,來到泰山派山門前,高高聳立的四柱三門石坊,上書“泰山派”三字。石坊獸脊微隆,檐角飛揚,昭示著向前便是天下第一宗派的地界。山門前向下回望,只見泰安鎮隱隱約約如同棋盤。
二人穿過山門,地勢豁然開闊,樹木茂盛,迎面是一個玄武石雕,一尊巨大香爐供香客上香。柳之詠道:“此處是香客臺。東側是符箓派禮拜齋醮的道場,西側是侯見廳,是來客稍歇之處。”
過了二道山門,遠遠是一處巍峨的三重飛檐的大殿。柳之詠道:“向前是紫宵大殿,左手那方圓千步廣場的練劍臺,右手是藏經大殿。”練劍臺上數千弟子正在專心修習劍術.
柳之詠道:“從這小角門穿過吊橋是三千弟子居。北邊是女弟子寢院,南邊是男弟子寢院。一般弟子是二十人一間的大通鋪。富家弟子繳納金銖可以住單間。”
張郁青笑道:“那你是一般弟子還是富家弟子?”“哈哈!我和端木仁、崔無病、達奚簞居住在松鶴峰。那里有百畝松林,清雅得很。我明日下山處理些江湖事。你便住在我的居所。”
張郁青道:“這如何使得?”“無妨,你是我結拜兄弟,又是二師傅指明的賓客。泰山上下你都可以閑逛,只有四處不可去。桃花澗是女真人張煉師修煉之處,星月峰是靜樂派其他三位真人修煉之處,傲徠峰是太師傅閉關的禁地,觀月峰是小師姐東方婳居室。這三處你切不可亂闖。”
張郁青道:“依兄弟所言。”
“我下山暗中保護江海天的靈柩,此番歷練長則半個月,待我回到泰山,應是皇帝封禪之時,希望兄長心愿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