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食人夫婦遠去。
常含珠道:“龍耶千芒怎么辦?”
簡文亮道:“這小子是塊好料子,暗部劍奴正缺人呢!”
常含珠撒出一把紫色粉末,龍耶千芒掙扎幾下,暈了過去。
李壞和秋細君抵達華陰地界。
華陰縣有三十多個里閭,甲第樓閣相鄰,青色酒旗迎風飄揚,沽酒豪俠貴人不絕于道,高冠華蓋之馬車往來如云。
兩人遠遠看見大片府邸宅院,宅前白玉牌坊,上書“華陰楊氏”,大路之上前后相續立著四個大牌坊,依次書寫著:砥節礪行,含章可貞,敦厚周慎,素甘淡泊。
再向前是兩百個奴婢正堆在地上。
一名敦厚老者,環掛青綬,腰懸印囊,頭戴委貌冠,乃是比兩千石的高官,高聲道:?“汝等往日為我家辛苦勞作,吾本仁義忠恕之道,解汝等奴契……”
老者將許多賣身契丟到火盆里,又道:“每人賜萬錢,各自遣散歸鄉。”。
“主公恩義!”
奴婢們恢復自由身,還有工錢可拿,紛紛磕頭,感恩戴德。
楊氏是關中大世族,豪強之家,良田數百頃,佃戶、奴仆、家臣、家仆以千計。?楊氏?當代家主楊敦儒,乃長安京兆尹。
楊敦儒身旁,有個十七八歲的少年郎,長身而拜,道:“阿爺仁義,必為天下贊譽!”這正是楊敦儒的長子長孫楊望之,也是長安太學生。
一名中年男子卻悻悻然,不時怒視楊望之,這是楊望之的父親楊忠。
楊敦儒釋放奴婢的舉動,乃是太學生發起的止奴運動。大匜朝,成年男子,每月口糧兩石,每年不過年二十四石粟米,四季的衣服也不過八百錢。但是一人能耕作五十畝,年收入一百石粟米,價值萬錢!農閑時,便遣奴替人服役,可再得萬錢,若是戍邊兵役,每年三萬錢;這等穩賺不賠的生意,誰不愿意做,因此,關中蓄奴之風,蔚然成風。
未料,太學生受了公羊派學說的蠱惑,竟是掀起了止奴運動,楊阜琳勸父親楊忠不得,便轉而求爺爺,楊敦儒竟然率先而為,釋放奴婢。關中蓄奴最厲害的便是秦王府,為了西疆戰事,關中疲敝,秦王便大肆販賣羌奴、僰僮、胡姬,并征發關中破落戶到西河、湟中服役。如今楊敦儒的行為,令楊忠忐忑不安。
見大道旁的長亭中酒食豐富,二人便上前乞討。
一人攔住二人道:“你們兩個亂闖什么?”
楊敦儒道:“你莫要攔他們。大匜盛世,富庶關中,卻有衣衫襤褸的乞兒,實乃我等臣工羞恥。來!來!來!”
楊敦儒笑容可掬,滿臉慈祥,招手道:“兩個小娃娃何方人士?怎么乞討到這里!”
“我們是齊魯人,父母雙亡,只因饑荒逃難,偶遇劫匪,擄掠至此。”
楊敦儒皺眉道:“齊魯饑荒?聳人聽聞!滿朝文武歌功頌德,竟不知齊魯富庶之地竟有饑荒?快給兩孩子吃的,換身衣服。”
兩人一路見識了人間地獄的酷烈無情,如今見到如此慈祥和藹的老者,均淚流滿面。
楊敦儒道:“即刻便赴長安,長安有慈幼園,專門撫育流浪兒。你們隨我車隊到長安吧。”
兩人大喜,跪地拜謝。
楊敦儒又道:“我華陰楊氏鼎食之家,祖訓剛正清廉,忠君愛國,修德行善,仁風義舉。你等謹記祖訓多行善舉,矜孤寡,恤貧弱,勤耕織,修德行。”
楊氏一族齊聲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