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烏桓同屬東胡種,得西嗕王李緒照拂,在鮮卑山生活得還算溫飽自足。自從于靬王伊稚黠征服驅度寐的西部領土,返向南進擊鮮卑山,烏桓種幾乎被滅,赤山的烏桓尚存,鮮卑分裂為拓拔、宇文部、慕容部、段部,宇文部徹底倒向匈奴,拓拔部則向南投靠烏桓,段部則入扶余。東胡角弓皆用角和竹木、魚膠牛筋制作的弓,近戰武器則是青銅鋌、流星錘、青銅劍、青銅刀。
烏桓,又稱“古丸”、“烏延”,善騎射,弋獵禽獸為事。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以穹廬為舍,東開向日。食肉飲酪,以毛毳為衣。貴少賤老,怒殺父兄不以為罪,然不害其母,因母有族類;而父兄以己為種,故殺害父兄則無人過問,烏桓的血族復仇與中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典型的“內弒致兇己亂”。
烏桓姓氏有烏氏、烏丸氏、烏桓氏、郝、審、官、庫、桓氏、王氏、庫氏、管氏、官氏、魏氏、曹氏、呂氏、漸氏、薄氏、薄奚氏、展氏、輾遲氏、庫褥官氏、庫褥管氏。
烏桓各部落首領被稱為“大人”。大人由選舉產生,勇敢強壯、能處理爭執、糾紛的人就有可能被推選,但不可世襲。各部落則由邑落組成,每部統轄著數百乃至數千個邑落。烏桓每一邑落有人口100多至200多人不等,由不同氏族的帳戶相聚溶合而成。邑落的頭人稱為“小帥”,每一邑落占有一定的游牧區。
烏桓人曾為匈奴人殘酷奴役的種族奴隸,每年向匈奴提供牛、馬、羊皮,甚至要妻、女送給匈奴人享用。自從烏桓人在赤山王烏延峭帶領下定居赤山,生活在赤水(饒樂水)兩岸,得到燕王的庇護,生活安定起來。烏桓九部,七萬多邑落,二十幾萬戶,人口百萬,牲畜數百萬。烏桓突騎,沖鋒陷陣、突擊破敵,是一支勇猛非凡的騎兵,也是赤王成名的王牌軍隊。狐鹿骨兵進陰山,烏桓突騎闖入幕南王庭,挖了匈奴人的祖墳。
眾人斬首兩千三百余,繳獲牛羊馬匹橐他數以百萬計,俘虜了數千人,自然成為烏桓、鮮卑人的奴隸。
去年,白災時刻,天地驟冷,風雪交加,白毛風凌烈,氈包垮塌,人畜迷路,牛羊擁立而凍死,一次白災,襜襤王部落元氣大傷,小部落更是一蹶不振。今年又發黑災,牲畜缺水,疫病流行,膘情下降,母畜流產。
襜襤王便開始四處掠奪,就連烏桓和甌脫王也不放過,同樣是災情影響,小部落還要遭受打部落的掠奪,實在是雪上加霜。這一次,大家復仇,各生歡喜。
韓歸夏道:“得光明尊者啟示:天下民眾皆光明之子,不可相互攻伐。襜襤王貪得無厭,此處民眾麥豆成熟、牛羊肥壯之時便要來掠奪,我便取他性命。光明圣教海納百川,草原之上,鮮卑山東西皆是大光明教子民,諸部入圣教便是兄弟。我韓歸夏與爾同袍,與爾同食。你們的父母便是我的父母,你們的子女便是我的子女。”
鮮卑、烏桓兩部皆高呼:“光明圣教,無際凈土”
張郁青問:“兩部也知大光明教?”
慕容涉歸:“阿木桑曾在燕山以北的鮮卑山、努魯爾虎山一代傳諭圣教,足跡東至驅度寐、扶余國,北至松漠城、烏洛渾。大光明使可到東北各部族尋找。”
遼西都護王浚招募慕容部東遷大棘城。慕容涉歸有兩子,慕容渾和慕容廆。慕容渾戰死,眾人便要將其天葬。張郁青卻發覺他胸口尚有余溫,遂破其肋骨,激活心臟,慕容渾脈搏恢復,竟然復活過來。慕容部落中人見慕容渾死而復生,皆以張郁青為神明。
慕容廆則是只有二十歲的帥氣青年,高俊偉岸,身長八尺,雄杰豪爽,顧盼之間極有氣度,他道“大光明使神箭無敵,豪勇過人,乃我慕容部最敬佩的勇士我兩部皆翹首以盼大光明使的到來。”
韓歸夏與張郁青告別。
張郁青道:“匈奴境內戰亂,我欲折返中土,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