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郁青東南而行,到雞鳴驛尋找王毓蹤跡。張郁青依照張賓指點,沿著鮮卑山山腳南下的一條小河前行。西邊是廣袤無垠的草原,時而可見白色氈房,牛羊點點。東邊是高山峻嶺,峰頂白雪皚皚。時值五月,雪嶺血水融化,灌入草原,時而可見草原濕地湖泊,波光粼粼,水鳥翻飛。
張郁青撿野鴨蛋,獵野兔,興趣盎然,旅途倒也不寂寞。一日路過一小村莊,忽然自嶺上奔跑下來一群小鹿,鹿群不辨方向直沖張郁青而來。張郁青大喜引弓射箭便射倒幾只。忽然身邊馬兒嘶鳴,張郁青心覺有異。
遠處山嶺五人發瘋一般從山上奔跑下來,背后遠遠跟著一只棕黃色老虎,體格碩壯,十分兇猛。張郁青拉弓一支箭射去,正中老虎眼睛,貫腦而入。老虎吃痛,一蹶丈余,落地翻騰半刻方才七絕。
那五人逃得性命,跪地拜謝。那五人之中兩人乃是金發黃須碧眼,高鼻深目,并非匈奴人也非鮮卑人。張郁青心中對狄人并無多少好感但也不表露出來,只是淡淡應付過去。
為首者道:“老漢張老全,定居雞鳴驛外五里的腰村,今日幸虧壯士出手相救。”
一名壯碩狄人道:“我叫乞伏震,好漢真乃英雄,這老虎十尺有余,毛皮完好,運到雞鳴驛起碼萬余錢。”
張郁青道:“雞鳴驛還有多遠。”
“一天路程。逃命之時,我等將毛皮貨物丟在山上,待我等取來,同往雞鳴驛。”
張郁青問:“老人家,那兩位胡狄何故在此?”
鮮虞氏老人道:“他們祖上本是丁零人,部落為匈奴所破,十六歲被掠為奴隸,如今已經年近三十了,后來輾轉流浪至。”
“老人家為何定居關外?”
“燕國將軍蘇定方在居庸關、古北口、盧龍塞重兵駐守維護一方安定,軍紀甚嚴,絕不擾民,又建立屯寨,招募流民,教導農耕,鼓勵貿易。燕山腳下一時治安良好,民生安定。老夫一輩子沒有過上安定日子,晚年終于能安度流年。”
夕陽西下,一行來到雞鳴驛。雞鳴驛乃是方城重鎮,城高三丈,城墻乃夯筑土垣,歷經風雨侵蝕,局部剝離,一抹滄桑味道。驛城設置東西兩座城門,門額高書“氣沖斗牛”四個古樸大字。匈奴曾破上谷,劫掠漁陽,因此雞鳴驛修建的軍事城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