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從南山而來,象征著世間帝王之道。
劍身上繡有花紋,鑲嵌著七彩珠,墜著九華玉,身上鐫刻“赤霄”二字,所以我名為:
“赤霄”。
我同往常一樣呆在南山,看飛鳥斜飛,看樹木茂盛。
這天,冥冥之中,我卻聽到一個聲音:“赤霄,亂世將盡,帝王將出,你該離開這個地方了。”
我有些無趣地應了一聲。
其實我蠻喜歡這個地方的,山清水秀,與世無爭,但是我沒辦法,我作為象征著帝王之道的劍,我別無選擇。
正如那句話所言,沒過幾天,真的有位男子尋到了我。
他的身上并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眼神倒是雄心滿滿。
就是他嗎?
我能感應到,就是他。
雖然他現在一點帝王的樣子都沒有。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成為了他身上最寶貴的東西。
“赤霄,你真好看。”劉邦撫摸著我說道。
“少年郎,你得到了我,就要背負起責任。”我沒有回他的夸贊,只是這么說道。
“天下與我又如何?”劉邦灑脫道。“沒有人會不想要權利,秦王殘暴不仁,百姓水深火熱,我只是不愿這個世界是如此。”
“無論你想不想,無論你怎么想,既然得到了我,就得擔起來。”我回道。
我與劉邦同行,他看上去仁和寬厚,為人和善,又待人很好。
但只有能感覺到,他心底的野心,他對權力的欲望,他的自負,他的陰暗。
這并不奇怪,這是帝王必須要有的。
稱帝之路,哪一條不是鮮血淋漓,哪一條不是黑暗荊棘,哪一條不是私心翻涌。
帝王之位,面向黎民是光明,背后卻是滿地骷髏。
真虛偽。
我真的很厭惡他,他的虛偽,讓身為一把劍的我都覺得害怕。
那天,作為亭長的他,押送徒役去驪山,徒役們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
劉邦估計等到了驪山也就會都逃光了,那個時候,他也逃不過處罰甚至被殺死的命運。
所以走到芒碭山時,就停下來飲酒。
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劉邦說:“你們都逃命去吧!
我真的不忍心你們再去驪山再遭受苦難。
我放了你們我也沒辦法再去復命,從此我也要遠遠地走了!”
月色之下,是那些奴仆感動的目光,甚至還有十幾位壯漢留下來,想要跟著他闖蕩天下。
一群蠢材。
我是這么想的,不過也沒辦法,他只有如此才能有追隨者,才能讓帝王之路更順暢。
沒有這群人前仆后繼為他開辟,又如何有帝國呢?
有了跟班之后,劉邦乘著酒意,夜里抄小路通過沼澤地,讓一個在前邊先走。
走在前邊的人匆匆忙忙,滿頭大汗地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大蛇擋在路上!
身足足有一個人那么高,兩只眼睛通紅,像兩個燈籠,嘶嘶的聲音震耳欲聾…
還…還是回去吧。”
劉邦已醉,說:“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
于是趕到前面去。
“你會幫我的對吧?”他低聲問著我。
“我會。”
我點點頭,這是他帝王之路上的門檻,這是我的使命,我必須幫他,哪怕我再不情愿,也必須去做。
聽我說完,他便鼓足勇氣,拔劍去斬大蛇。
大蛇瞬間被斬成兩截,道路打開了,繼續往前走了幾里。
我的劍氣被消耗,無力保持他的清醒。
于是他醉得厲害了,就躺倒在地上。
后邊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有一老婦在暗夜中哭泣。
身邊還有一條被斬斷的大蛇。
有人問她為什么哭,老婦人說:“有人殺了我兒,我在哭他。”
有人問:“你的孩子為什么被殺呢?”
老婦說:“我兒是白帝之子,變化成蛇,擋在道路中間,如今被赤帝之子殺了,故哭。”
眾人以為老婦人是在說謊,正要打她,老婦人卻忽然不見了。
連同那大蛇的尸體,也一塊消失了。
后面的人趕上了劉邦,劉邦醒了。
那些人把剛才的事告訴了劉邦,劉邦心中暗暗高興,更加自負。
我看著那些追隨他的人,目光更加畏懼了。
2.
我以為他的稱帝之路就會像這樣,一路按照天意就這么走下去。
直到我看見了他。
項羽。
他的宿敵,卻是我的知己。
哪怕我知道,我們到最后都沒有一絲絲交集,但是,我卻因我整個劍身去懷念他。
鴻門宴上,我看見他高高坐在座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