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其實就是王安石變法的“軍事特區”,作為不多的樣板保留了下來,哪怕過度到了這個爛到根的年景,西軍還是大宋唯一能打的一只軍隊。
這些就是張紀?對這段歷史的大抵評價,當做學術留存在了巍山書院“圖書館”,沒被和諧。當然也和張紀?的特殊身份有關,否則蔡京為相的時期不會和諧關于王安石的論述,但呂惠卿三字基本是“屏蔽”的。
這就好,這雖然暫時無法被收入正史,好歹也可以當做地方志的一種,留待有心的學子去了解王安石呂惠卿章惇等人,而不是只看會砸缸的司馬光大爺帶領蘇學士們寫的歷史書。
張紀?寫的真實與否趙誠覺得不重要,歷史只有結果而沒有真相。看起來就是因為她的這些思路、導致了對趙誠的新想法不太感冒。
在北宋環境下種鄂種師道劉延慶等能受到重用,以武人思路獨立于西北不受干擾,尤其種師道那戾氣深重的家伙得罪蔡京仍舊在職不受文臣監督,這只有一個原因:西北是王安石留下的“軍事特區”,確立了西軍的特殊性。
當然不用多久西軍也藥丸,再過些年,這只大宋唯一能戰的軍隊會被童貫這閹人拉進燕云斷送。結局就是女真韃子開進東京把漢人當做兩腳羊,慢慢進入那個大家所熟知的《射雕英雄傳》時代,史稱南宋……
論壇還沒有正式開始,四處處于喝茶聊天中。
蔡知州一副儒雅中年大叔模樣,捻著胡須問身邊的蘇在方:“蘇公他老人家身體還好嗎?”
蘇在方面露得色,刻意看了近處的趙誠和張紀?一眼,躬身道:“勞知州相公關心,他老人家身體還行,卻終究年事已高,老掛心著回眉山老家養老。”
蔡知州也僅僅只是隨口禮貌性一問,其實老蘇還真不被蔡知州看在眼睛里,就此知州大人環目四看,不再和蘇在方說話。
蘇在方難免有些尷尬,微微底下了些頭。
以蘇家的傳承,以爺爺蘇轍在朝大夫身份,在別處的確是別人納頭便拜的形勢。但在蔡知州和張紀?面前真的不行。
關于張紀?,趙誠是最近聽學子們議論才知道是牛逼到不行的人物,乃是當今朝中大夫戶部侍郎張叔夜的小女兒。兵部侍郎張克公的侄女。
張叔夜就真牛逼牛大了,除了是個歷史名臣外,張叔夜的爺爺張耆官至樞密使(宰相),外公吳廷祚也官至樞密使,外婆華原郡主是太宗皇帝趙光義的孫女。
講家世門第血統的話,當朝有張叔夜牛逼的還真不多。就是這個原因,張叔夜依靠蔭補出仕,是朝中唯一的一個沒有考起進士卻官至戶部侍郎的人。
歷史上的老張是個暴躁性格,弟弟張克戩和他自己都是全家老小死于抗金的英雄,攻無不克的大反賊宋江也是被老張干掉的,興許就是這樣的性格思路導致文學修養略不足,老張現在都還沒考起進士,算是個穿著文官大紅袍的大槍桿子酷吏。
奇葩的是小女兒張紀?除了繼承了老張的槍桿子性格,還文學天賦爆表,作弊去考竟是特么來了個狀元沒及第。坊間有戲言稱:張紀?后來還對喜歡文學的婦女笑稱“只此一家切勿模仿,我能混進去你們不能,攤上這事我能無罪你們也不能”。
張紀?說的是實話,她要不是張叔夜女兒、太宗皇帝的親戚,后果雖然不至于死卻肯定會很**的。
另外現在蔡京的最大對手就是張叔夜和張克公,當然還沒有白熱化,再過個幾年,張紀?那噴子似的叔叔張克公就會公然彈劾蔡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