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見到大師兄手忙腳亂地抱著江流兒時,所有人都感到這個決定是多么明確。只是眾人顯然都很喜愛這可愛的小嬰兒,時常會去逗弄他,只是不負責照顧罷了。
自從眾人不負責任地將江流兒托付給大師兄后,大師兄不知如何是好,也只好極不負責任地將他扔在了書房中。所以,江流兒每次睡醒時,第一眼見到的便是那些泛著黃的舊書。不識字的他
江流兒認字后就開始隨著大師兄讀書參佛,寺中什么都不多,就佛經多,廟中有整整一間屋堆滿了佛經書卷。好在棉山荒僻,無外物縈懷,可以專心,江流兒開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看書修佛,佛法漸深。
時光流轉,滿屋的佛經終于在江流兒七歲那年看完,就在看完最后一卷佛經的最后一個字時,江流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兒見到了方丈。這是他自有意識以來第一次看到方丈,只是他不知道在還是嬰兒的時候,方丈就已經見過他。
江流兒起身行禮,方丈慈祥地笑了笑,領著他去了另一間屋。當他打開屋門,看到的還是他最熟悉的東西——書。
方丈留下五個字,便轉身離開。
“修道,勿忘佛。”
這時江流兒才發現滿滿一屋的書都是道經典籍,他不明白寺廟中怎么會存放道經,更不明白方丈為什么要讓自己修道,但這不妨礙他看書,因為他真的很喜歡。
江流兒再次捧起書卷,重復著七年來完全相同的日子,不同的是,手中的書由佛經轉為了道典。這次,他用了五年時間把所有的書都看了一遍,這一年,他十二。
在他讀完所有的書后,不出意外地,方丈再次出現,只是這次包括大師兄在內的其他幾位師兄也同時在場。
大師兄上前寵溺地揉了揉他的頭,其他幾位師兄也上前擁抱,那位最年輕的僧人更是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江流兒奇怪地看著大家,隨后他便聽見方丈蒼老而和藹的聲音響起。
“你可以下山了。”
江流兒楞了楞,問道:“師傅,我為何要下山?”
方丈笑著搖搖頭,卻沒有回答。
雖然眾人平日很少相見,但山上就只有這么一些人,每個人的存在更像彼此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即使平日沒有多少交流,但只要存在就已經足夠。
此時,生活的一角即將遠去,眾人難免不舍。但即便不舍,誰也沒有絲毫挽留的意思,不是對江流兒淡漠,而是他們清楚的知道,這位師傅未曾收下的小師弟與眾人不同,他不是山中人,也不該永遠留在山中,等待他的應該是更加遼闊的世界。
那名嚎啕大哭的年輕僧人走上前,胡亂用袖子抹了抹臉,擺出一張難看的笑臉,笑著對江流兒說:“小師弟,什么時候覺得外面沒意思了就回山里來,如果被人欺負了也別怕,一定要跑得快,師兄這些年追著你打就是為了鍛煉你的逃跑能力,你不會怨恨師兄吧。”
聽到這話,幾位年長的師兄不禁啞然一笑,心想,還不是當年小師弟對著你最心愛的經書尿尿?
江流兒抿著嘴,輕輕搖頭,笨拙的抱了抱年輕僧人,對著眾位微笑注視他的師兄鞠了一躬,然后轉身下山,仿佛年輕游子拜別父母,遠去異鄉。
于是這天下,便拉開了帷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