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有道繼而轉向江流兒,直接道:“單和我一樣,都是去參加扶搖會的,不如你也一起吧,說不定能找到你父母的線索。不過如果你想參加扶搖會的話,必須盡快提升境界,扶搖會的參試規則第一條便是要有入道境。”
江流兒請教道:“入道境?是道典中記載的那五個修行境界之一?”
宋有道訝異道:“你知道啊?不過你說得沒錯,修行需順天之意,卻逆天而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現有境界劃分以道門為準,分為初識、入道、知守、不惑、化意,每一境都以對天地元氣感知與掌握程度作為判斷標準。”
“比如初識代表你已經能看到天地之間不規則流動的氣息,那就是我們稱之為元氣的東西。”
“入道境代表你已經能夠與元氣溝通,調用它們完成一些簡單的事。”
“到了知守境才算真正踏入修行,此時修行者已經能夠明白天地元氣流動的規律并加以利用,能大幅度增加修行功法的威力,比如我就是知守境,不過僅是知守下境,單一只腳已經邁進知守中境,那位掌柜大概已經到了知守上鏡,甚至一只腳已經邁入‘通悟事理,明辨不疑的不惑境’。到了這個境界,嘖嘖,就能知曉天氣元氣最本質的構造。”
“至于化意境,我也只是聽我老爹說過,即你的意志便是天地的意志。聽著還挺霸氣。”
這些境界劃分其實江流兒在道典中早已知曉,只是此時聽聞仍不由露出向往神色,隨后他突然問道:“那位中年書生大概是什么境界?”
宋有道沉吟片刻,果斷道:“絕對是化意!”
單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江流兒好奇問道:“只有這五境了嗎?”
“我只知道這些了。”宋有道攤開手道。
“我從部落中的祭司里聽聞,五境之上還有一境,被稱為從圣,但沒有人知道這個境界的人擁有怎樣的能力,即便是在道門圣典中也只有一句話記載。”單接過話題道。
“什么話?”兩人同時問道。
單輕聲道:“從心所欲不逾矩,是為圣。”
從心所欲?
這四個字微微震撼兩人的心神,即便是晚上睡覺被蚊子叮咬也不忍起來撲殺,只會默念清心咒入睡,甚至還要多露出一寸皮膚讓蚊子飽腹的江流兒,也不由生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豪邁心態。
修道就要殺人?
不,修道只為修道。
但知道了境界劃分卻不等于知道如何修行,待江流兒向宋有道求教時,后者卻罕見地尷尬了一會,撓撓頭說道:“我四歲的時候就初識了,已經記不太清當時的感覺,所以……”
江流兒轉向單,后者一臉淡然道:“我三歲。”
江流兒卻也沒有什么挫敗情緒,但如果說沒有一點羨慕那肯定是假的。他不禁回想起小時候坐在堆滿佛經道典的書房中,與頂著一顆光頭的大師兄大眼瞪小眼的情形,不由會心一笑。
羨慕情緒有,至于后悔,卻是萬萬不存在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