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其他人來說,破鏡是修行,而對他來說,讀書亦是修行。
萬物皆是道,讀書亦然。
江流兒不知不覺閉上眼睛,嘴角仍掛著淡淡微笑,他的腦海里開始被各種線條充滿,這些線條擁有分明的層次感,他好像看到了空氣被這些線條分割成無數個空間,而這些空間又被線條牢牢聯系在一起。
空間中有好多灰色氣流在不規則地流動,像拇指長的蜿蜒小蛇在舞動著自己的身體,這些氣流相互之間不會觸碰,像有一股力量在阻隔著它們,而這些不規則氣流組成的不規則圖形卻有一種無法言喻的美感,江流兒深深沉浸在其中。
宋有道見江流兒突然笑出聲,以為他被自己兩人的天賦打擊到神經錯亂,正想出言安慰幾句,卻見他隨即閉上雙眼,仿佛失去了氣息。
宋有道雖然玩世不恭,但四歲便已初識的他開智極早,自然不是蠢人,雖然他不清楚江流兒的狀況,但明白現在絕不能輕易打擾他。
他挪動屁股到單身邊,用眼神問道:“這是在初識?”
后者搖頭,表示自己也不清楚,但同樣沒有出聲打擾。
如果江流兒此時睜開眼睛,兩人便會看到他的瞳孔由黑轉銀,再轉黑,不間斷的變換著,最終銀色暗淡,化為幽暗的黑色,不再跳動。
沒有任何一本典籍描述的初識會出現這樣異常的狀況,只是身在其中的江流兒都不曾察覺,此事注定無人能知曉。
在黑色瞳孔不再變換后,腦海中的灰色氣流消失,江流兒后知后覺地睜開眼,發現眼中的世界似乎有了一絲絲不同,卻說不出哪不同。
經過江流兒的復述,兩人一致確認他已入初識。宋有道嘖嘖稱奇,如果論年齡,江流兒無疑要歸到下下之資,但要說起修行時間,這家伙才知道境界如何劃分便可以輕松初識,豈不是比本少爺這個天才還要天才?
就連單也不禁多看了兩眼。唯有身在山中不識山的江流兒反而沒有任何感觸。
…
青城山與當今被尊稱為道教圣地、歷代天師居住的龍虎山齊名,因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廊而得名,素有“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的說法。
傳聞道教的創立者天師張凌曾來到青城山,見丹梯千級,曲徑通幽,環境幽靜,故結茅而居,留下“青城天下幽”的由衷贊嘆。
此時一座供有道德天尊法相的道觀中,一位中年道士端坐在殿中央。道士身穿黑色道袍,右手執拂塵,左手結道印,面容平靜,兩鬢已有白發,使得看著略顯老態。
道士面前有個半人高的青銅爐,爐上畫有符箓,內中火焰呈紅紫兩色,顯然溫度極高,在紅紫火焰上緩緩漂浮三顆紫金丹藥,丹香內斂,不出意外,這位盤膝坐在灼熱氣浪前仍能面不改色的中年道士是在煉制上乘丹藥。
不知過了多久,丹香漸漸肆溢開來,已到丹藥凝氣成形的最后一步。
歷代王朝帝王不論昏庸亦或英明,皆熱衷于煉丹之道,即便是那位曾一統天下的千古一帝也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逃不過此窠臼。
至如今,道教鼎盛,丹藥盛行,許多都通過各種途徑送去了達官顯貴手中,更何況哪一國的皇親國戚沒有服用過各道教祖庭所煉制的丹藥?
被譽為“天書”的道教典籍《參同契》有言:巨勝尚延年,還丹可入口,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術士服食之,壽命得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