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隊人馬一起沖鋒,總是那么熱血,哪怕是一個膽小之人,這個時候都不會有恐懼感,只會覺得熱血上頭,忍不住高喊著沖鋒。
大武如此,聯軍同樣如此,兩支龐大的隊伍,向著對方沖了過去。
萬箭齊發,從空中交錯而過,隨后落下,帶起陣陣血花,同時也有人因此落馬,不過這點人,在大軍中只能算微不足道,畢竟拋射的殺傷力有限,加上剛開始大家的準備都非常充分。
尤其是大武,如今全軍棉甲,鋼盔,根本無懼弓箭,戰馬也有皮甲保護。
兩輪箭雨之后,大武的騎兵,突然一左一右散開,后方端著長刀的騎兵,顯現了出來。
讓聯軍非常吃驚的是,這些騎兵,戰馬全部披著鐵甲,好在騎兵身上,沒有著甲。
這當然是聯軍的無知,因為棉甲的鋼板,都在衣服夾層,沒有交過手,當然看不出來,而平時不作戰的時候,鋼板都沒有裝上。
十五萬騎兵,其中三萬重甲,在弓箭手散開的時候,沖進了敵群。
大武如今的重騎兵和普通騎兵,唯一的區別,就是戰馬。
普通騎兵,需要速度,因此戰馬只是防護正面的皮甲。而重騎兵的戰馬,除了戰馬的小腿,可謂全身鐵甲。
在重騎兵和敵人交戰之后,弓箭手也不再繞行,馬頭一轉,跟著發動了正面沖鋒。
普通騎兵和重騎兵不同,他們之中,有一部分是橫刀連弩,配合著前方的戰友,收割著敵人的性命。
十五萬大軍,形成了三個戰團,對部分敵人進行了攻擊,無視包圍過來的敵人,從某種程度來說,反而是大武在局部以多打少。
首當其沖的就是匈奴兵團和西域各國兵團,不過這種大型戰爭,不可能一時半會,就分出勝負。
沙赫巴勒茲肯定密切關注著戰場,見大武出動了大隊騎兵,發動進攻,只剩下少半據守,這種明明人少,還主動分兵的事情,怎么看都不明智。
雖然感覺有問題,但是戰機不容錯過,因此波斯大軍,從戰場從容穿過,向著大武的留守人馬,殺了過來。
因為這是遠征,營地才建沒幾天,壕溝都沒有,也不在險要地勢,沙赫巴勒茲從不認為,有多難打。
剩下的全是步卒,沒法參與騎兵進攻,進攻的人,應該只是想要取得一些戰果,然后突圍,引誘自己進攻營地,這是沙赫巴勒茲的推斷。
因此他更不能讓大武如愿,波斯大軍攻打營地,剩下的西域各國兵團聯軍,也向著大武騎兵,包圍了過去。
整個戰場,一下子就被分成了四塊,相隔著幾里地,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波斯大軍,攻打營地,同樣是久經戰場的精銳。
他們有自己的作戰習慣,最前方是拿著弓箭的輕騎兵。
在輕騎兵后面,是手里拿著繩子的騎兵,他們負責把障礙物拉倒。
只是很可惜,波斯人遇到了大武,踏弩,床弩首先發威,把波斯人穿成一串一串,第一時間,遏制了波斯人進攻的浪頭。
只是沙赫巴勒茲的手下,那都是與羅馬常年戰斗的精銳,不會就這么容易被嚇住,而且他們都明白,對付步卒,只要靠近,就是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