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主編在報紙上的原話是:
“當時前任李總編還沒退休,有一天,他突然拿著“風聲”放我書桌上,說:“振波,你看看這本書吧,寫得真不錯”。
我相信李老的眼光。
因為李老為人正直厚道,喜歡讀書看稿,他的閱讀量和看稿量在編輯部里是數一數二的。
我立刻放下手中其它的活兒,先看三月的稿子。
只讀了幾萬字,我就被作品中那種歷史原生態的凝重震懾住了。
我心里漸漸地生出一種興奮和驚喜——這是一部大作品,劃時代的作品,已經好多年沒有看到這樣厚重的小說了!我忽然有了一種當年閱讀《靜靜的頓河》、《戰爭與和平》時的感覺。
作為一個從事文學編輯工作多年的人,我的直覺告訴我,發表這樣的作品一定會把人民文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風聲”在寫作技術上具有開創性,耳目一新。在創作的思想藝術傾向上有著歷史性的突破。作品的思想政治和藝術傾向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弘揚的…
…
洋洋灑灑的正面評價,沒什么毛病,張宣看完后,大為受用。
暗贊人民文學這波馬屁拍得好啊。
激動的,他直接把茶水當酒飲,仰頭先干為敬。
第二個炒作點他很高興,可接下來的第三點,張宣就無語了。
娘希匹的!
你夸我是天才作家,我認,平時自己也是這么夸自己的。
可百萬稿酬?
嗬!這人民文學就有點忒不要臉了。
實體書出版,你沒給我任何稿酬的啊?我們合同簽訂是按版稅計價的,我拿10%的版稅。
你出版社賣的多,我稿費就多。
而你首次印刷是兩萬冊,根據合同,這兩萬冊全賣完,自己也就拿幾萬塊錢而已。
一群不要臉的,100萬稿酬,你們是真敢說啊!
要是熟人看到這文章,還以為我已經掙100萬了。
雖然現在自己身家遠不止百萬,甚至過了千萬。但張宣還是被雷得不輕。
腹誹完第三點,看著第四點,張宣沒忍住直接爆粗口了。
“陶歌!日你個仙人板板,我當時原話可不是這樣說的!你這是毀我形象!”
自己雖然不懼怕跟老陳和老賈隔空罵架,但說話也不能這么不過腦子啊。
特么的,這我成什么了?
敢打賭,明天報紙上就有一堆罵詞瞄準自己。
估計還是什么詞最難聽就罵什么!
氣不過,張宣找出電話薄,抓起電話就打了過去。
咚…
咚…
“喂,張宣嗎?”
電話響兩聲就通了,傳來熟悉的聲音。
張宣沒好氣說:“你知道我這通電話所為何事吧?”
“哈哈,知道,我一直在等著你電話呢。”
陶歌哈哈大笑,開心極了:“報紙你看了?”
張宣反問:“你說呢?”
陶歌答非所問:“先別急著慪火,我這有個好消息你要不要聽不聽?”
張宣凝神靜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