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說:“不用你找了,我幫你找好了。”
女聲停滯幾秒,稍后弱弱地問:“誰啊?還有誰配得上我啊?”
陳敏氣笑了:“你以為你算哪根蔥啊,世界上就你了不起啊!大作家,我幫你找的對象是大作家。
警告你,下個月必須回來幫著做事,再游手好閑,就斷你口糧!”
說完,“砰”地一聲響,電話兇殘地被掛斷了。
....
陳敏正拿大作家嚇唬女兒時。
此刻的大作家正坐在路邊攤,望著夕陽犯愁。
不犯愁都不行,都沒法麻痹自己了....
自從羊城本土找不到設計師、要從國際上找人時,張宣就明白,15億預算肯定不夠了。
問題是,15億預算都已經要老命了,他娘的還增加。
還要不要活了?
真是為錢犯愁。
按理說,自己現在也算是掙錢小能手了啊。
前面三個月,光“風聲”的版稅就達到987萬。
雖然還沒支付到賬,可人民文學這么大的機構,還不至于賴這點錢。
而自己賬戶上,目前也躺著17萬。
還有粒粉鉆。
要是能順利把這批粉鉆銷售出去,那肯定也能掙幾百萬吧?
如今8月份都還沒過完,這個月兩本書的版稅也是可以預計,到時候又是一大筆錢進賬。
這些零零總總加起來,000萬總有的吧?
再加上銀行抵押貸款的000萬,就4000萬了。
至于公司賬戶上,張宣雖然不經常明著查看。
但李梅很規矩、很自覺,每月都會把財務報表送上門給他翻閱。
當初10噸白蘭地原液賣了884萬。
這筆錢是用來做新聞紙張的啟動資金。
而新聞紙張到目前為止做了剛好一年多點。
這筆錢的來龍去脈,也是非常清晰地。
年前的業務只有新民晚報和華西都市報。兩家報紙每個月走量是固定的8萬噸,利潤均下來每噸掙0元。
每個月差不多40萬純利潤。
年前5個月就是100萬進賬。
而年后開始,多了粵省日報的每月5萬噸銷量。
年后7個月,三家報紙每月走量1萬噸,平均利潤是9.5元每噸。7個月算下來是700萬左右。
也即,新聞紙張一年的收入總共是900萬。
這里要拋出公司的日常開支、以及人情往來的小00萬。
就只剩600萬了。
再加上白蘭地原液的本金,600萬加884萬,攏計是4484萬。
而天河路8號這塊地皮和紡織廠,前后兩次支出800萬,公司賬戶上現在就剩1784萬。
這1784萬最多能抽出1000萬出來。
再多就影響外貿公司的正常運營了。
這里1000萬,加上前面的4000萬,如今能動用的資金只有5000萬。
5000萬建西塔樓,建大型購物商城還是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