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軍訓一個月的相處下來,隨著沒事到校園里閑逛,宿舍幾人倒是越發熟悉了。
也是越發投機了。
一串6人,經常一起上課,一起去食堂吃飯,一起癱在草地上侃牛。
至于請客什么的,魏子森和李正口袋里殷實,總是顯得很熱情。
張宣也不差錢,大手一揮,有來有回請了幾次。
但不管是張宣也好,魏子森和李正也罷,適度請了幾次后就收手了。
倒不是他們三個計較了,摳巴了,肉疼錢了,而是他們明白一個道理。
303宿舍都是成年人了。復讀兩屆的萬軍年紀最大,今年實歲20,虛歲21;其他人年歲差不多大,都滿了18實歲。
像沈凡、歐明和萬軍這種家境貧寒的農村人,家里有能力支撐他們讀大學就已經是極限。
誰手里還能闊綽呢?
誰不是勒緊褲腰帶苦哈哈地過日子呢?
他們三個的每分錢都是有算計的。
一天早餐吃什么,花銷幾毛幾分?中餐吃什么?晚上又該買點啥填飽肚子,都必須控制在計劃支出線以內。絕對不能多花一個子兒。
尤其是萬軍,老家在桂林的一個山窩窩里,家里非常貧困,下面還有弟弟妹妹4人,實在是沒辦法提供多余的閑錢供他生活費,供他消遣。
為此每個周末,萬軍都要跑去附近一個工地打臨時工掙錢糊口。
一個月前,也就是開學報到那天,萬軍放下東西后,之所以走的那么匆忙,就是跑去老鄉工地打工掙錢去了。
雖然那天只剩半天時間了,但在萬軍眼里都是錢,能掙一個是一個。
所以,大家都是20歲左右的人了,未免要面子,吃多了白食心里總會覺得低人一等。
為了照顧大家的情緒和尊嚴,張宣、魏子森和李正三人都挺有眼力見,該收手時就收手。最多在其他地方多多關照關照。
比如魏子森經常帶糖和零食來宿舍。
李正抽煙時,偶爾會多散幾根。
至于張宣,也是隨時性帶點水果進宿舍。也沒啥特別的,帶最多的是甘蔗。
然后六個漢子一字排開,啃甘蔗比賽,輸了的掃垃圾。
雖然每次垃圾都是沈凡搶著掃了的,但眾人還是樂此不疲,嘻嘻哈哈的度過了一天又一天,一個晚上又一個晚上。
…
“張宣,樓下有人找。”
星期五傍晚,正和幾人打撲克的張宣,聽到宿舍阿姨傳話,立馬把牌塞給旁邊觀戰地沈凡,起身就走。
蹭蹭蹭下樓…
見到木棉樹下的可人兒,張宣疾走過去問:“課上完了?”
“嗯。”杜雙伶輕嗯一聲,彎彎眉毛望著他,眼里望著望著都是笑,笑里望著望著都是深情。
張宣感受到這股濃稠蜜意,心里非常受用。
瞅一眼她手里的一紙袋櫻桃,驚訝問:“怎么買這么貴的水果?”
杜雙伶巧笑著說,“因為你愛吃啊。”
聽著這舒心的話,張宣甚是開闊,接過紙袋就問:“你和宿舍的人去了趟外面?”
“嗯,宿舍沒水果了,我就青竹、月慧,一起去了趟外面。”
“我好像每次看到的都是你和鄒青竹、文慧一起,你們宿舍分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