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向佃農出租田產時,是提前說好上交的糧食數量,而非按照產出比例來收租。
但是,地主手中的農田也并非全是良田,有些田產根本產出不了太多糧食。佃戶也不是傻子,有些田產只能折價出租。
況且除了稅之外,還有田賦要交呢。
由此一來,可以極大程度的遏制大地主出現的可能性。
到這里,其實秦昭的策略就很清晰了。
土地兼并,可以,但是大地主,不能有。
如果非要當大地主的話,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你把錢交夠了。
余銳想通了其中妙處后,不禁感嘆道:“陛下高明。此舉不難落實。”
按照過去的統計數據看,目前的大夏,畢竟是剛剛經過戰亂統一的新興王朝,大地主其實并不多。
充其量就是普通小地主或者富農。
人數最多的還是自耕農,相當于吃到了減稅紅利。
也正因如此這項政策的推行大概率不會有什么阻力。
“還有一條,”秦昭肅然道,“無地不交稅。這件事,無論如何都要給我落實下去。”
對于這項政策,余銳倒是沒出現太大反應,而是沉思起來。
現在沒有田產的庶民數量較少,這部分要或者不要,對王朝稅收影響不大。
他此時在思考皇帝此舉的用意。
秦昭卻直接出言解釋起來。
“無地無產之人,本來生活就難以為繼,甚至不敢養育后代。這類人現在也不算多,能提供的稅額更是少之又少。
“與其讓他們成為流民,甚至作奸犯科,不如卸下這重枷鎖。如此一來,這些人也能以其他方式活下去。”
其實還有另外幾點原因秦昭并未明說。
這種人,往往都是被權貴們重點剝削的對象,反而對秦昭來說,沒有任何好處。其次,他需要擴大如今人族的人口基數。
雖然這方面主要限制因素還是在于生產力和糧食產量,但提高生產效率,也是聊勝于無。
“除此之外,允許普通庶民以勞役或者交賦,代替兵役。”他繼續說道。
“陛下,您的意思是……”
“如今要開始培養精兵,不必進一步擴張軍隊了,也可以借此降低普通百姓的壓力。”
余銳聞言,瞬間便反應過來,其實之前秦昭也偶爾表達過這方面的想法。
這項政策其實很好理解,除了玄甲軍那種精銳,現在的普通軍隊里的后勤部隊,本來也有很多人是服兵役進來的。
百姓上交的“賦”,則主要就是用于維持軍隊開支。
既然接下來不準備擴軍,那么完全可以讓庶民在這幾項里任選其一。
至于那些軍中的普通士卒,秦昭也另有安排。
在余銳領命離去,回府設計細節之后,秦昭心中暗道:“新型農業用具的推廣,還有農學院對‘化肥’的研究,也要盡早推廣開來。時不我待啊……”
尤其是化肥這東西,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如今的農田利用率,還能用在開荒上,作用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