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需求倒逼生產,那些國外手機廠商就算內心再怎么不開心,也得捏著鼻子到崔明這邊采購高能太陽能電池。
一時之間,崔明幾乎被來自于天南地北,世界各地的訂單給淹沒了,那一張張訂單,沒有哪張訂單的訂購量是低于十萬的。
稍微計算一下,崔明看著最終計算出來的數據,感覺自己隱約都有點呼吸不過來了,因為,計算出來的數字實在是太龐大了。
世界各地的訂單,再加上先前賣出去的那批,這些訂單加起來的數字竟然逼近四個億。
這不是四個億的現金,不是四個億的利潤,是四億塊電池。
四個億的訂單也就意味著,他的毛利可以高達一千兩百個億!
就算要交的稅很高,那最終七八百億的收益還是有的,這么大的數字,崔明光是想想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可又的確是真的。
接到訂單后的崔明一時之間還真沒辦法在規定時間內生產出這么多電池,也就是說,他目前的產能不足以承接這么多的訂單。
當然了,崔明肯定也是不愿意放棄這些訂單的,因此,他很快就當機立斷的跟華耀、諾亞以及黑米這三家公司商量好,由他提供電池核心材料及制作方法,讓華耀、諾亞以及黑米三家公司進行代加工。
雖然加工費肯定是要給的,但是有那么多訂單在,最終利潤還是少不到哪里去。而且,以崔明的性子,怎么著也不會給多高加工費。
代加工這種活,要是換成以前的話,華耀他們這些大集團肯定是不愿意承接的,可是現在,一來他們有些想要崔明電池的制作方法以及多弄點原料回來研究研究,二來加工量也的確不少,怎么著一家也能分潤幾個億的收益。
所以自然很快應答下來。
有了那三家公司的代加工,崔明基本只要提供原材料就行了,這樣一來,工作量大大的降低,本身也能分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用手里的錢購買其他東西,開始組建自己的安全基地。
基本操作就是,先在附近的平原地區租上幾萬頃的地,大部分進行大棚種植和牲畜養殖,小部分建造研究所和大型儲物倉庫。
理由也很好找,幾萬頃的地種出來的農作物不可能一收起來就有人收走吧,那些地里面種出來的東西肯定要有個地方放的。
是不是?總不能露天放。
所以,大型儲物倉肯定要建。
不過,儲物倉庫具體建什么樣子,里面具體是個什么裝飾,這些就算稍微做些改變,別人也不好說什么,也沒有人太過關注。
到時候,崔明自然能把那些儲物倉庫按照安全基地進行建造。
至于研究所,那也僅僅只是建個假象,弄個框架出來,等回頭情況一不好,季越就會直接在研究所里面組裝制造智能機器人。
然后,通過那些智能機器人去種田以及保護安全基地。
因為,人性實在是太過于復雜了,崔明真的是不相信人性,特別是到了那種危難關頭的時候,人性更是不堪一擊。
機器人就不一樣了,只要限定住他們的智能發展,不讓他們生出自主思維,那么,就能夠保證它們絕對聽從命令,讓它們干什么就干什么,就算讓它們自殺,它們也能夠立刻切斷電源,自我毀滅芯片。
可比人安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