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給各位大人背誦兩首于謙寫的詩,各位大人或許能從于謙的詩中,多一些對于謙的了解和認識。”
朱瞻基心說,別說兩首,就算五首八首的,也是小菜一碟,因為于謙的詩,哥們全會背。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荒村》
“村落甚荒涼,年年苦旱蝗。
老翁傭納債,稚子賣輸糧。
壁破風生屋,梁頹月墮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報災傷。”
朱瞻基用低沉的聲音,緩緩背誦了于謙的兩首詩《石灰吟》、《荒村》。
三楊聽完,面面相覷,心說這個于謙果真大膽,什么話都敢說,‘那知牧民者,不肯報災傷’,就不怕皇上一怒之下砍他的腦袋。
不過人家應該不怕死吧,‘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朱棣皇帝認真低吟良久,隨后很平靜的問道:
“諸位大人,聽完這兩首詩,有何感想?”
“從詩中看,于謙是一個敢說真話的人;”
“于謙是一個不怕吃苦,不怕死,守得住清白的人;”
“于謙還心系百姓,想為民辦事的人;”
“皇上,兒臣曾和于謙交往一日,言談中發現他胸有錦繡文章,不迂腐,懂兵法,關心民生,假以時日,必成國家之棟梁。”
朱高熾也跟著評論道。
朱棣聽了大家對于謙的評價,說道:
“如此說來,于謙確實是最佳人選。
老楊啊,要不咱們就這么定了?”
楊士奇聽到朱棣點名問話,躬身回答:
“臣以為,于謙固然是上佳人選。
但資歷不足,經驗尚缺,若猛然主持如此浩大工程,成敗難料。
臣斗膽建言,可先在河北選重災區,讓其根據太孫之言實踐,若做的好,則徐徐擴大;若做的不好,則朝廷還有回旋之地。”
“楊閣老所言甚是,臣等附議。”
其余二楊不等朱棣問話,直接躬身附議。
朱高熾也覺得楊士奇說的有道理,所以也附議。
“好吧,就依楊閣老所言,先試點。”
朱棣拍板后,轉身對朱瞻基說:
“小子,你沒意見吧?”
“臣沒意見,完全贊同先試點。
“只是人選定了,還不夠啊。”
朱瞻基趕緊說話,心說趁爺爺這會高興,我得多給于謙爭取點權力,否則還真不好和地方官斗啊。
“你還有完沒完,還想說啥,快說,朕都累了。”
朱棣開始抱怨了。
“臣想為于謙請一口尚方寶劍,
賦予他調度整個河北官員的權力;
對河北貪官污吏有先斬后奏的權力;
對河北不作為的官員有就地罷免的權力;
同時朝廷全力配合于謙在河北的一切抗旱救災措施!”
朱瞻基一股腦說完。
“小子,于謙是你推薦的,他要是干不好,我定不饒你!”
朱棣嚴肅的說道。
“好的,臣愿付全責,于謙若做不好,臣愿意接受皇上的任何責罰。”
朱瞻基堅定的回答。
“那我就準你所奏,楊士奇你按照太孫的意思,擬旨吧。”
朱棣看了一眼朱瞻基,心說大孫子你既然想瘋狂一把,朕就陪你瘋狂一把,就算做不好,還有朕給你兜底不是。
“朕累了,朕要好好休息,鄭和下西洋歸來,明日早朝,朕要召見他們,你們要安排妥當。”
朱棣說完,打著呵欠,在涂德海的陪同下,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