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蒙蒙亮。
咚……
咚……
咚……
太和殿門前,三聲莊重渾厚的鼓聲,漸次響起。
文武百官分成兩列,有條不紊的進入太和殿,站在屬于自己的位置上。
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站在龍椅左手側;
皇太孫朱瞻基站在龍椅右手側。
所有人,全部都身穿朝服,衣冠楚楚,面目嚴肅。
隨后太監涂德海高聲呼喊:
“皇上駕到!”
朱棣皇帝,一身金色龍袍,頭戴金冠,威風凜凜,精神矍鑠,雙目如炬,緩緩走到至尊寶座前,環視一干臣子,隨即入座。
臣子們齊齊跪地,高聲呼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朱棣皇帝說完,直接對鴻臚寺當值人員說:
“宣鄭和覲見吧!”
鴻臚寺當值人員得令,大聲高呼:
“圣上有旨,宣:
內宮監太監,市舶司總監事,遠洋寶船隊指揮使鄭和,入朝覲見!”
一個身影一路小跑,來到太和殿大門外,才止步,隨即整理了一下衣冠,緩步邁過門檻,遙望這龍椅寶座上的朱棣,直接下跪,高聲大喊:
“臣鄭和,叩見皇上!”
“皇上圣躬安!”
因為激動,說話的聲音都有些顫抖。
“朕安!馬寶,快到朕的面前,讓朕好好看看你!”
朱棣皇帝站在龍椅寶座前,聽著鄭和的聲音,同樣難掩內心的激動。
這對君臣的友誼,是那么的牢不可破。
鄭和聞言,立馬起身,雙眼含淚,一步步朝著大殿內走去,一步步朝著朱棣走去。
朱棣也一步步走下龍椅前的臺階,雙目一直在看著鄭和。
鄭和走到和最前排大臣并列的位置,強忍著激動,再次跪地,道一聲:
“皇上!”
“起來吧,鄭和,這些年你辛苦啦!”
朱棣走上前,一把抓住鄭和的手,對眾臣道:
“馬保,自幼跟隨朕,朕做燕王時,為我牽戰馬;”
“靖難之役時,是我右軍前鋒,能征善戰,忠心耿耿;”
“這些年,率領寶船隊,遠赴重洋,乘風破浪,不畏艱險,揚威海外!”
“這是我大明的奇才!”
“這是我大明的珍寶!”
鄭和聞言,趕緊謙虛的說:
“全都是仰仗皇上的浩蕩天威,大明的昌盛國運,臣才能取得如此佳績。
如今躬逢盛世,鄭和愿再接再厲,遠赴重洋,揚我國威!”
這一記馬屁拍得恰到好處,把朱棣拍得舒服舒服,忍不住哈哈大笑。
朱棣笑畢,回頭看了看朱高煦和朱高燧,冷不丁的說道:
“老二老三,鄭和回來了,也不表示表示?”
說完,朱棣回身走向龍椅寶座。
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聞言,立馬走到鄭和跟前。
朱高煦含笑到:
“馬寶兄弟,咱們先公后私,等皇上為你接風洗塵后,咱哥倆再好好陪你,來個一醉方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