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坐在倉庫門檻上,正在思考如何賑災,如何災后重建。
在他看來,借助此次河南幾乎全境洪災,重新丈量耕地,推行攤丁入畝,是最佳時機。
朝堂上,自家老爹和三楊,肯定是支持攤丁入畝的;
就連固執的大學士黃淮、胡儼等,也表示可是選取一地,試行。
有了他們的支持,還不夠;
因為如此大事,必須得到老爺子朱棣的支持。
其實,朱瞻基最不擔心的就是朱棣;
因為只要給他說,爺爺,攤丁入畝,能幫您搞到很多銀子,還能籌集到很多糧食;
更為關鍵的是,還能普惠廣大百姓。
可謂一舉三得;
您支持不支持?
朱棣或許有有些猶豫,因為沒有看到實際效果;
但面對銀子,糧食的誘惑,他估計會默認;
對朱棣來說,他最大的喜好,就是打仗;
打仗需要錢,需要糧,需要草料等;
如今,這些,都可以通過攤丁入畝,實現;
他沒必要反對啊。
一旦河南實現攤丁入畝大獲成功后,再一步步全國推廣;
朱瞻基很贊同前世的國度,藏富于民。
只要老百姓能吃飽穿暖,家有富余,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根本不會造反的。
前世的新冠全球肆虐時,最能體現這一點;
全球其他國家,被新冠搞得焦頭爛額,百姓怨聲載道,甚至聚眾鬧事,游行示威;
唯獨華夏,百姓安安靜靜的呆在自己家里,完全服從國家的指揮;
為啥呢?
因為老百姓手里有錢,有地,有余糧!
吃喝不愁,就算一年沒有進項,也不會擔憂!
再加上,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惠民安民政策;
只有腦子被驢踢了,才會撒潑鬧事。
正當朱瞻基暢想攤丁入畝帶來的種種好處時。
楊鴻匆忙跑過來,上報到:
“太孫,河南布政司馮翔大人,來迎接您了!”
此時,雨依舊斷斷續續下著,不過已經很微弱了。
“哦,讓他進來吧。”
朱瞻基站起身,整了整衣袖。
“臣,河南布政司馮翔,恭迎皇太孫!”
此時的馮翔,滿臉疲憊,衣衫狼藉,胡子拉碴,哪有一省之布政司的威儀。
“馮大人辛苦,不必行!”
朱瞻基開口道,
“我不是派人說了嗎,無需你們出城來接?”
“太孫,乃國朝之本,親身涉險,視臣于何地?”
忽然一聲怒吼,河南布政馮翔,站起身,雙目充血,滿臉嚴肅,大聲呵斥道;
“在舞陽縣,雖說有驚無險,但依然讓臣,心驚肉跳,后怕不已;”
“若有好歹,太孫置大明江山于何地?”
“置陛下、太子于何地,置天下臣民于何地?”
“太孫以身犯險,在臣看來,不過是匹夫之勇,于大局于事無補。”
“臣斗膽,太孫心意,臣待河南百姓心領,還請太孫原路返回。”
“若太孫執意赴身災區,臣唯有一死,以謝天下!”
馮翔說完,瞪圓雙目,毅然決然凝視著朱瞻基,似乎忘記了君臣之禮。
此話一出,把楊鴻、雨化田,甚至跟隨馮翔一起來的官吏,都嚇一跳;
俺滴個老天爺啊,自古都是君罵臣;
今兒個咋顛倒了;
臣罵君,罵的酣暢淋漓;
可君,似乎一點都不生氣,還一個勁的笑!
是的,朱瞻基被河南布政馮翔罵一通,不僅沒生氣,反而很開心。
因為只看一眼,朱瞻基就知道馮翔是個好官,一腔熱血,為國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