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董卓宣布廢除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獻帝,時年9歲。從此,劉協開始了他作為傀儡皇帝的漫長生涯。
劉協登基后,董卓自封為丞相,后又加封為太師,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權。董卓的軍隊在洛陽劫掠財物,奸**女,無惡不作,后并把洛陽城燒成一片廢墟。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天,各地的州郡牧守以討伐董卓的名義紛紛起兵。由于起兵的州郡都在關東(潼關以東),所以史稱“關東聯軍”。許多地方豪強響應了這次起兵,帶著自己的私兵萬里相赴,自此正式拉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關東軍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從北、東、西三面來包圍洛陽。董卓因受關東軍的威脅,挾持劉協由洛陽遷都長安。這時,王允任司徒,主持具體政務。他表面上依附董卓,暗中心向漢室,身邊聚集了一批朝中官員。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關東諸侯為了爭奪政治上的領導權,以袁紹、韓馥為首,倡議立幽州牧劉虞為帝。但這個建議遭到袁術、曹操的反對,最后作罷。劉虞的兒子劉和在長安朝廷擔任侍中,劉協想憑借關東軍的力量還都洛陽,以擺脫董卓的控制,就派劉和潛出武關求援。
但這時關東州郡牧守正熱衷于互相兼并以壯大自己的力量,擴張地盤,無意西討董卓。長安方面就轉而依靠內部的力量來推翻董卓。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與司隸校尉黃琬、仆射士孫瑞、中郎將呂布密謀刺殺董卓。呂布本為董卓的親信,兩人曾結過義父子關系。董卓性格暴烈,有一次呂布為一樁小事違背了董卓的意圖,董卓拔出手戟就向呂布投去。
呂布慌忙躲開,事后又向董卓俯身請罪,才算作罷,由此二人有了隔閡。董卓被刺死后,王允錄尚書事,呂布晉升為奮威將軍,二人共同主持朝政。
王允得手后,驕傲自滿,加上氣量狹小,未能維持住關中的局勢。不到一個月,192年6月1日,董卓部將李傕等人擊敗呂布,占領長安,殺死王允,控制了東漢政權。李傕升為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池陽侯,后李傕又升為大司馬,郭汜為后將軍、美陽侯,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被封為鎮東將軍、平陽侯,外出屯駐在弘農。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三輔大旱,谷價騰貴,一斛谷值錢50萬,長安城中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事件。劉協命令侍御史侯汶出太倉米豆煮粥救濟百姓,但因為糧食不夠仍然有很多人餓死。
劉協懷疑侯汶沒有如實用全部糧食賑濟災民,而是趁機侵占公糧,于是派人取米、豆各五升在自己面前熬成粥,最后可以煮出兩盆,證實是侯汶作弊,于是責打侯汶五十廷杖。之后長安城中饑民終于得到了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