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李藥石就找到智賢大師,大師先將煉盅的基本知識和體系給他講解了一遍,然后丟給他一本自己多年研習盅術的手抄本讓他自習。
臨近午時,大師又把他領到了隔壁的一間廂房里,這間廂房正是大師平素用來培育蠱蟲的育蠱室。
育蠱室分內室和外室。
內室里并排擺放了六排木架,每排木架分上下四層,間隔不等,每層的木板上都放置著一些黑陶罐,陶罐大小不一。對應的陶罐前都掛有一個木牌,上面標示著陶罐內培育的毒蟲的名稱、種類,特性等信息。
外室布有一個神龕,龕上供著一尊神像,青面赤發,手擒蛇蟒,腳踏虎兕,神威凜凜。
神龕旁設有一土臺,臺內嵌有一只口小腹大的甕缸,甕缸內壁繪有各種奇異的線條和符號,神秘異常,俗稱蠱壇。
智賢大師領著李藥石來到神龕前,先是凈衣凈手,然后焚香禱告。
禮畢,從內室的陶罐中分別取出青目狼蛛,鐵背蜈蚣,赤火蝎子,極北冰蠶等十二種毒蟲,依次放入蠱壇內,蓋上蓋子。
大師將制蠱的步驟和要領向李藥石一一做了詳細講解,其間李藥石有不明白的地方也重點向其作了說明。
末了,大師從懷中取出一個白玉小瓶遞給他,說道:“臭小子,記住!小瓶里面裝的是飼蠱丸,按老納教給你的方法和口訣,每旬的第一天凈衣凈手誠心禱告,并在當天的午時取出一粒,用針刺破手指,滴一滴血澆在上面,然后將其丟入蠱壇中。十二種毒蟲會互相搶食,爭斗不休,斗死的會被其他毒蟲吞噬,而活下來的則收回陶罐內放回內室,用秘藥繼續喂養恢復,等下旬接著爭斗。隨著毒蟲數量的減少,活下來的毒蟲實力會越來越強大,直到某一天唯一活下來的那只毒蟲,就成蠱了。”
“那唯一活下來的蠱蟲就是金蠶蠱?”李藥石好奇地插嘴問道。
“怎么可能!”
大師用手輕扇了一下李藥石的頭,繼續道:“那只是一只普通的毒蟲蠱,或蜈或蝎,反正誰勝就是誰了。只有在成蠱的那一刻,如果幸運的話,蠱蟲會發生異變進化,其形態顏色體型均會出現較大的變化,最終其形狀會像蠶,體型比一般蠶蟲略大,皮膚呈蠶金色,那便是金蠶蠱了。”
“那金蠶蠱又怎么變成金蠶王蠱呢?”李藥石繼續追問道。
“當然是繼續喂養了。”
大師言道:“用你采來的十八種仙草為主料,輔以其他藥草,煉制成新的飼蠱丸,繼續滴血喂養金蠶蠱,直到金蠶蠱出現二次進化,就變成金蠶王蠱了。”
“哦,然后把金蠶王蠱煉成藥,給我師傅服下去,是不是他老人家就能好起來?”李藥石欣喜地接口道。
“哈哈哈,那倒不用那么麻煩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大師倒背著手大聲笑道:“用血煉之法煉制成的金蠶王蠱,那已經是通靈的奇蟲了。它會和你建立起一絲血脈相連的感應,你只需將這蠱下到你師傅體內,金蠶王蠱會按照你的意念行動,不僅能蠶食你師傅體內滋生的各種不良毒素,還能吐出一種蘊含強大生命力和再生力的淡金色液體反哺身體。只要你給它喂養的藥草夠好,肢體再生、起死回生都不是問題!”
“啊?還有這么神奇的存在!”李藥石驚得目瞪口呆。
等到午時剛到,李藥石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在神像前恭敬地凈衣凈手拈香禱告。
禮畢,他來到蠱壇旁,從白玉瓶中倒出一粒飼蠱丸,藥丸有黃豆大小,色呈青綠,并透出一股奇特的類似麝香的香氣。
他依法滴血、投食,很快,蠱壇內就響起了陣陣尖銳的蟲子的嘶鳴聲……
待第一次爭斗結束后,李藥石戴著專用手套,把活著的毒蟲一一收回各自的陶罐,再次放回內室喂養,等待下旬再次相斗。
隨后,大師帶著李藥石又重新回到自己的房間,將金蠶蠱進化所需的十八種珍稀草藥列了個清單交給李藥石。
李藥石接過清單一看:紫云草,銀葉草,佛手苔,……,血玉芝,九曲參。心里一陣苦笑,這十八味草藥都屬極為少見的仙品藥草,更何況還要至少百年以上的藥齡,一般的淺山要么沒有,要么早就被人采光了。如今看來只得往云夢山脈的深處多跑上幾趟了。
接下來,李藥石開始為進山采藥做起了準備。
藥簍藥鋤自不必說,攀巖用的百練索,避毒蟲用的雄黃石,辨別方向的司南,防身用的匕首等等,最后再配上一旬的干糧也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