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兩張臉,如果不仔細看,是發現不了這樣細微變化的。但是通過眼神,目光穿透鏡頭、穿越時空,透過屏幕與我們的目光接觸,我們就能感觸到了。
幸好,導演沒給特寫。如果導演給特寫,反而給吳龍真實的表現涂抹上表演的痕跡。因為特寫,太過刻意地強調與暗示,會引起觀眾潛意識的警覺。
而沒有特寫,配合周圍的場景,就完美地詮釋了吳龍的神情。
比如火車來,背景一角可以看到冒煙的火車。配上坐山虎狠辣的眼神,大家馬上就知道這個坐山虎要打火車的主意。一下子就拉出了觀眾的期待感。
在撤退時有一個鏡頭,坐山虎的手下被打死過半,他傷心地錘樹。這一刻,他的眼神的兇悍更盛,但還涌出了自責與悔恨。
這樣的鏡頭,在戰爭片里很多。但,幾乎所有的表演,都只有后悔。
原本大將之風的,沒了大將之風。就是說,那些演員為了演出后悔,把角色本來的人設丟了。
吳龍沒有。坐山虎的本色還在,他的更兇悍,充分表達了悔恨,而不僅僅是后悔。
恨什么?
恨自己飄了,過于自信,以為鬼子不過如此。
也恨鬼子!
因為,歸根結底恨鬼子才是最正確的!
如果只恨自己,就不會有更盛的兇悍。
再到第一場重點戲,他與鐵道英雄隊隊長劉洪隔山相望時那個眼神。
比出場的兇悍,手下死后的悔恨,起了明顯的變化。
我們可以看到,之前錘樹時,兇悍更盛,說明他的自信未失,認為自己只是一時失手。
可看到救他們逃出包圍的劉隊長后,他的自信動搖了!
兇悍變弱,目光多了迷茫。
為什么?
因為如果不是劉隊長出手相救,他的手下恐怕要全軍覆沒,只逃得出他自己一人。
他的悔恨經過冷卻,清醒了。清醒后,因為思考,變得不自信,自然就迷茫了。
為什么迷茫、不自信?
因為救他們的鐵道英雄隊同樣和鬼子戰斗,卻沒有遭遇過他這樣的慘敗,甚至名聲赫赫。
通過這個對比,就襯托出鐵道英雄隊的英勇神武!
也為坐山虎思想的轉變,最后加入鐵道英雄隊做了鋪墊。
重點戲的第二場,是劉隊長拜訪山寨,勸坐山虎加入鐵道英雄隊。
這場戲絕對精彩,吳龍的表演壓過了劉隊長。如果導演過于局限于規矩的話會重拍,因為要突出主角。
恰恰導演保留了下來,說明導演水平很好。
雖然配角壓了主角,卻正好突出了坐山虎的轉變。從整部劇來說,這一段配角壓過主角,反而讓這部戲的主題升華。
團結一切團結的力量,指引他們走上正途,打擊侵略者!
在劉隊長勸話說完后,坐山虎的目光是閃爍的。
閃爍的眼神代表什么?恐慌、緊張、隱瞞等等,也代表了內心在劇烈波動、內心在掙扎。
坐山虎不是低頭,也不像那些老狐貍那樣喝茶思索,而是看向屋外。
為什么看向屋外?
因為這個房子此刻在坐山虎的心中如同牢籠,他不知道出路在哪里,說明他喪失了信心。
劉隊長勸說后,他看向屋外,暗示了他的出路就是要走出去,不要再在山里當土匪!
要跟著鐵道英雄隊走,團結起來一起打鬼子!
此時吳龍的眼神不是單一的看屋外,而是有個不易察覺的左右移動。這是看什么?
鏡頭里有交代,守在門口兩側的土匪,他的手下。
結合他接下來說的話,就明白了,他為他的手下考慮。
他也想讓他的手下和他一起走出去,不再當土匪,做個為國殺敵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