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用特種部隊的方式進行特種訓練
隊伍的建制已經搞定了,那么剩下的問題,就是兩個,一個是訓練,一個是武器裝備。
雖然有幾百年的對匈奴作戰經驗,但是,依然沒有解決對匈奴的戰爭弱勢。這其中就存在兩個大問題。一個是匈奴人主要是吃肉為主,身體素質遠遠超過這些吃粗糧長大的漢人。二個是,匈奴人從小就習慣了騎馬,對他們來說,騎馬就跟走路一樣。但是,對漢人來說,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騎過馬,所以生疏是必然的。好在,漢人在兵器上占據主動優勢,但是,這點優勢在冷兵器時代,很容易被一個騎馬的快速優勢給抵消或者削弱。
所以,這個問題不解決,依然難以解決眼前的困難重重。
李丹卻不以為然的說:“差不多就行了,不用那么當真,咱們倆就好像是群眾演員一樣,客串一下就可以了。真正的主角是他們。”
但是,霍啟剛則不這樣認為。他說:“歷史上霍去病是打贏了這場戰爭,不能因為咱們沒有經驗,萬一打輸了,豈不是要改寫歷史呢?”
李丹依然是那個態度,說:“你還真以為你是霍去病啊?”
霍啟剛笑了笑,點頭笑著說:“我現在的的確確就是霍去病!既然我現在是霍去病,我就得以霍去病的角度去做事、去思考。所以,這個仗,我只能贏,不能敗!”
霍啟剛安排道:“李丹,你負責他們練習騎射,重點就是練習騎射。我去重新設計武器裝備。”
李丹懶洋洋的說:“缺弓少箭的,拿什么練習騎射?”
在古代無論是做弓,還是做箭,都是一件細活,也是一件昂貴的活。
首先,做工需要柘木為上,檍木、柞樹次之,竹為下。好在,北方盛產這些做工木材。但是,弓的護手則需要“角”,即獸角,水牛角為上,以羊角代替。最關鍵的是保證彈力和記憶性極佳的彈射繩,也就是“筋”。一般都是采用指動物肌腱,或者牛筋等材質制作。還有“膠”指魚鰾膠,“絲”指筋絲,使弓更牢固,“漆”用于防潮防腐。所以,要想制作一張優質的弓,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這不但需要足夠的材料,更需要足夠的時間和人工才能完成的。傳統角筋復合弓取材講究,工序同樣繁雜,大致分為修弓胎、貼牛角、粘望把、鋪筋、拉弦、上漆六道工序,這些程序下來,就要幾個月的時間。
如果弓胎不選上好木材,長短厚度不均勻,那么這個弓要么射不出去,要么射不準。除了弓,還有箭。雖然箭的要求比較低,可以采用比較直的藤條樹枝或者竹片均可,但是,再簡單也是需要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