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不到十天的時間來說,要想給八百人的隊伍重新準備足夠的裝備,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霍啟剛分析,跟匈奴作戰,決不能能膠著狀態,也就是不能近戰。只有遠戰射殺足夠多的對方的有生力量,才能保證戰爭的勝利。
那么在古代,遠戰唯一的武器,就是弓箭。但是,無論官府的弓箭作坊,還是民間的弓箭作坊,都已經滿了。每次戰爭之前,這些作坊的訂單都已經排的滿滿的。這種臨時加單,幾乎不可能。
古話說,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用來描述他現在面對的處境也可以。更難得是,他可能面對的是無弓無箭的狀態,這樣帶著八百人上戰場就是被等著屠殺。雖然他手上還有狙擊步槍和手槍,但是,那也最多打死幾十個人而已。如果面對上百上千甚至上萬的匈奴敵軍,一樣死翹翹。這種武器與人數的不對稱真正結果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都不停的出現過。
他面對眼前的客觀處境,只能垂頭喪氣的回到兵營。兵營的校場上,士兵們也在懶散的訓練走走形式一樣。尤其是一些新兵,更是偷奸耍滑。反而那些老兵卻在訓練,這再次顛覆了他的認知。
他好奇的去找那些積極訓練的老兵打聽了之后,才知道,這些老兵都是經過真正戰場僥幸生存下來,所以,他們甚至戰爭的殘酷。為了保命,他們自然都會積極的訓練。但是,那些新兵們則是為了完成任務,或者為了朝廷應付,自然不會認真訓練。
他不但打聽到這些,更關鍵的是,他還打聽到對匈奴作戰的一些具體困難。
比如說,找路、找水、吃飯、防偷襲都是一些具體的困難,當然了,如何準備逃跑,那是保命的方法。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具體的有效的解決方案,那肯定是完犢子了。
對于找路找水,這些客觀困難,他早就想到了。畢竟在沙漠里對匈奴作戰,肯定是會面對找路找水的困難,即便是現代軍隊也一樣會面臨這些問題。
糧草補給也是一個具體的難題,現在軍隊有汽車,有壓縮干糧等,所以補給的問題并不大。但是,古代的交通工具是馬,那可是活的馬,也要吃草喝水的,這個問題就大了。尤其是喝水,干凈衛生的飲用水源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這一點,他在歷史書上就看見過,在古代,發生過很多軍隊因為水源不衛生,導致非戰斗減員的事故。甚至,有時候還因此產生的疫情導致整支軍隊自我消滅的。所以,對于干凈衛生的飲水,他一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畢竟是作戰,并不能保證會有足夠的條件和資源讓你去燒開水喝,所以,這一點很重要。
既然是有問題,就需要有對應的解決方案。
除了了解到這些具體的和詳細的對敵作戰的經驗和問題之外,還有一個老兵告訴他,城西的巧記堂工坊做的弓箭最好,還告訴了他老板的姓名。因為這個老兵跟這個巧記堂工坊有親戚關系,自然是想著自己家的生意,畢竟是給官府做事,不差錢的。
他記下了這些問題,又對那些老兵們說了很多鼓勵的話之后,這才去找李丹商議具體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