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說啊?‘我不要,我想哭...天啊!你要了我的名吧!北方還有希望嗎?’”夷人幫甄宓回憶著。
“誰說的?反正不是我。”
二人斗著嘴,但見幾個獵人腰里別著繩叉路過,“小姑娘,小伙子,你們別在這玩了,這里有毒蛇,小心被咬了,命丟在這里,我,們可是寧可餓肚子也不敢在這片打獵了。”一個中間男人勸道。
“老伯,別擔心,這里來了個捕蛇大將軍,還帶著支隊伍,這篇林地的蛇都快被捕光了,你們大可不必擔心。”
“是嗎,那可太好了,家里等著開鍋呢,哥幾個,看小姑娘不像開玩笑,咱們要不往林子里走走?”
“好啊,碰碰運氣,總不能被餓死被嚇死吧!”幾人說著向林中走去。
二人腦中重新回憶起那句話,“別看山豬王貌不驚人,可是功德無量啊!”
甄宓夷人給山豬群做著規劃,百里灘涂自北向南有序推進,除惡務盡,當然這里的“惡”還不單指毒蛇,而是“五毒”,即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山豬群雖然辛苦,可成長也極為迅速。
這里的五毒也不同于北方尋常地域,舉個例子墨黑色發亮的帝王蝎,自前吻至后尾足有一尺長,背部有堅硬的甲殼,平坦的背部有利躲藏于細縫中,剛產下的幼蝎會爬到母蝎背部。
它的眼睛長在上方,有利于觀察四方的動靜;:進食時,吻部的兩螯肢來將獵物撕裂吸取其體液。有用來捕捉獵物及御敵厲螯,有用來感應周圍環境的器官的毛簇。
山豬王近日端了三個規模比較大的帝王蝎子窩,它發現蝎子窩后將豬群分成兩隊,一隊在灘涂地面上猛跑猛跺,一隊則是守住穴口,蝎子爬出來一個就咬食一個。
當關鍵位置被踩中塌陷,大批蝎子魚貫而出,成百成百上千,四下爬散,山豬王就帶頭就地打起滾來,連壓帶砸,蝎子大部分都成了餅子,他們在打掃完地面戰場后,還要掘開洞穴,把巢穴塌陷壓死在里面的也要吞干食凈,絕不浪費。
甄宓與夷人遠遠得看著這一幕幕,感嘆造物者的神奇,當真是一物降一物,但就單只蝎子和毒蛇而言,任何羊兔牛馬甚至狼狐虎豹,被咬一口蜇一下都是不小的傷害,但不起眼的山豬就可將之群體團滅,本領不可說不大。
當然,胎毛剛脫盡的小豬崽對毒物還是有很多忌憚的,他們以食植物根莖為主,皮肉淺嫩,牙齒無鋒,還是避諱毒物的。
都說“刀硬不怕脖子粗”,這句話對山豬一族是不適用的,山豬前幾年最大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拼命長大變粗,長大一份本領就強一分,長大一分天敵就少一分,森林中素有一熊二豬三老虎,說得就是個頭足夠大的山豬威力。
這只山豬王自然也就成了這陰潮污穢遍布的百里灘涂中的真正霸主,他們還有兩個重要本領,就是可以拱土掘泥前行,因灘涂地多有泥坑塌陷,對他們卻毫無影響,他們高則行高,低則就低,一路突進暢通無阻。
再就是嗅覺極佳,別看他們鼻孔不大又生活極糙,可是哪有有活物洞穴他們一嗅就八九不離十,直接向裝甲兵一樣拱著就開過去了。
不過接下來山豬群的災難卻令甄宓與夷人猝不及防,山豬群不畏懼這陰潮灘涂里的天下五毒,卻奈何不了獵人手中的矛箭繩網。
隨著灘涂地帶五毒的清理,附近林地也都清明起來,隨著獵人的大量回歸,幾乎給“滅毒功臣”的山豬群帶來了滅頂之災!
摘自《易經·說卦傳》
坎為水、為耳、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其于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于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于輿也,為多眚;為通、為月、為盜;其于木也,為堅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