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冬季,甄宓與夷人在幫助山豬王安頓好燕地事宜后,便帶著它啟程了。
“如今巽居東南,震居正東,離居正南,坎居正北,兩方兩維已經確定,八象已成其六,”甄宓總結說著。
“是啊,我們應該往西邊走走了。”
“是啊,四位之中唯獨沒有西方,應該去碰碰運氣!”
他們一路向西,只至來到了秦地,這里有一片關中平原,屬于正西方,二人打算在這碰碰運氣。
秦地,橫聯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族群中人既有黃土高原的粗放,又有魚米之鄉的秀麗,物產豐富,人杰地靈,烹飪歷史悠久,飲食風尚特色突出。
“我們出自西北,這里與伏羲氏族也多有交涉,應該也較好交流,走,帶你討碗飯吃。”
田地頭上,夷人見幾個農夫打扮的彪形男子,人人端一碗,碗若小盆,熱氣騰騰,旁邊還放著火堆,顯然是中午不回去帶來飯菜加熱了。
本來一樣的饃,可幾人把手里的饃都玩出了花樣,掰,撕,掐,揉,搓的處理后,個個埋頭不語就羹而食,盞茶功夫,菜盡湯干。
甄宓與夷人都驚奇不已,肉羹味傳來,二人饞的直流口水,雖然二人肉食吃過不少,可這種濃香味極少聞到,加上中午腹中饑餓,還真有些難過。
“朋友,你們好,請問這里是什么部落啊?”夷人過去打聽。
“我們是石子饃族,看前面的房舍,都是我們的,”一個口音極重的粗獷漢子說得。
“石子饃?是有什么來由嗎?”夷人問道。
“當然,我們祖上自有了麥谷便做出了饃,再加上我們當地散養的小白羊肉,那味道香呢,有名地很。”男子回頭看看,“不好意思,我們帶來的中午吃食都吃光,這樣,你們去族群里面,管他們要,大家肯定都能好好管你們一頓飯呢。”
果真,一位大嫂給他們開門,聽他們是伏羲氏族的極為熱情,時間不長,便在后廚里問,“你們是要口重,口輕干拌,口湯還是水圍多的啊?”
“大嫂是什么意思?”
“這口重啊,口味偏咸;口輕,干拌的就是味淡和湯少;口湯呢就是吃完饃碗底剩的湯剛好一口;水圍城就是湯多的!”婦人笑著解釋道。
“那我要口重的。”
“我要口輕但是湯多的。”
夷人與甄宓回答道。
很快,婦人在簾子后面端上兩碗熱氣騰騰的石子饃面,二人聞著香味直咽口水。
“大嫂,這么快就煮好了啊,是不是著肉羹一直在鹵著啊?”甄宓看出端倪,猜測道。
“姑娘真是行家,我們這每家都有一個石鍋,專門盛鹵湯的,每新成立一戶,必須接受了族長的鹵湯才算支撐起來哩。”大嫂笑著解釋道。
“哦,大嫂,您這邊家戶的意識比我們伏羲氏族可強多了,應該是個進步,那您家這個湯鍋得有幾十年了吧?”甄宓一邊吃一邊詢問道。
“是呀,到我們這已經是第三代了,不過跟族里的比起來不算什么,族里的祖宗老湯王,已經五百年哩!”大嫂自豪得說得。
甄宓一口羊肉湯差點吐出來,“我的天,五百年,比我爺爺還要大好多歲,你們族這祖先可真是大美食家,什么事都能放下,這老湯傳承可是都沒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