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得不對嗎?”禹以為他們在譏笑自己的無知。
“哈哈哈,很對!很對!”一位長老說道。
“哈哈哈,對的很,對的很!”另一位說道。
這時,六名壯士吃力的抬著六尺高的耒耜走了進來,放在地上,“咣啷”一聲重響。
“這是你父所留,以后就是你的了!”族長鄭重說道。
大禹拿起來,顛了顛,輕輕舞動一下,虎虎生風,幾位主事連忙躲閃,畢竟室內狹小,“不錯,不錯,很是順手,比農器房的小玩具好多了!”
室內眾人一聽又是大笑。
很快,族人都隨禹去加固河堤,阻擋黃洪,還有就是將附近民眾引入救災蓬,將牛馬牲禽也緊忙轉移,父親的學識與經驗似乎被毫無遺漏的傳承了下來,當真奇特。
當然,這一切都被甄宓和夷人看在眼中,或者這個只有“三天”日歲的年輕人將是他們要輔佐的有緣之人。
果然,洪水來了,這次來得急,來得猛,淹沒了半個羽山,族長帶著族眾扶老攜幼登上羽山高峰。
甄宓發揮八卦盤的作用大大緩解了羽山一族的燃眉之急,首先他名金剛羅漢在山頂挖穴供人避寒;再就是用坤卦承載食物、器物、衣被,為眾人保暖果腹;三則是是命令坎卦之靈山豬王阻止水上漲之勢,給大家充分時間撤離。
有了鯀的接班人禹,又有了八卦靈主的護衛,羽山族眾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們同心同德,準備戰勝淫威洪魔。
羽山之上,人們已經居住了十日,洪水遲遲不肯退去,老人孩子在山洞之中耐不住這份潮寒。
族長引了幾位主事,在一個偏洞中說道:“已經不能住了,我們搬到地勢更高的涂山。”
“也只能這樣了,族長我們還得先去有涂氏報個信,看看人家肯不肯收留啊!”一位脊背佝僂的主事說道。
“報...”
族長剛要說什么,被一個兵士打斷了,“什么事?”
“報族長,舜帝即位,他頒布的第一道指令就是命禹接替鯀治水官的職務,并入贅涂氏,與有涂氏共謀治水大計!”
“十日功夫,禹的事跡便被舜帝知道了?”族長疑問道。
“雖時日不長,可這百里江堤之上,都是禹還有夷人、甄宓兩位神人相助!”
“聽說還在其他部落招募了兩名善行之人,一名太章,一名豎亥,也給了禹很大的助力啊!”
“真是有德者,天下從之啊,如此我們的涂山遷居之行自然也順理成章了,快去回舜帝,我們領命即辦。”見衛士應聲去了,族長對佝僂長老說道,“鄭司事,還請將此事告知前線的禹,我們在涂上相聚。”
等鄭司事見到禹時,禹與甄宓幾人正在黃河水患最兇的龍口,聽明來意,甄宓賀道:“恭喜,恭喜,既得司水高位,又獲公主佳人!”
夷人也是拱手道賀,心中還說不出有些失落,低聲喃喃道:“十天的日齡,就有這際遇,真是羨煞旁人啊!”
甄宓撇了他一眼,“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大禹老臉一紅,“現在水患正急,哪有暇顧及兒女私情,請鄭主事先與族眾上涂山避險吧,等過了這段時間再去會你們!”
“傻孩子,這可不只是娶個媳婦那么簡單啊,你不知舜帝的良苦用心,涂氏有法寶,開山斧,而無力士堪執,你一旦入贅,相得益彰,強強聯合,對黃河兩岸族群百姓將是莫大幸事啊!”
“原來是這樣!”大禹一時陷入猶疑。
“禹,漢口這段今日便可加固完成,耒耜也確實不如開山斧來得快捷,明日我們便趕赴涂山吧!”甄宓道。
“就聽姐姐的!”禹道。
不想這一夜,涂山顯遭大難。
盨銘“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迺差地設征”。《尚書·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書序》:“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
“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尚書·堯典》)
《尚書·益稷》:“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予乘四載,隨山刊木。予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
《詩·長發》:“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山海經·大荒南經》記:“大荒之中,有山名巧涂之山,青水窮焉。有云雨之山,禹攻云雨”。
《左傳》云:“崇伯鯀化為黃熊,入于羽淵,淵東有羽山。池上多生細柳,野獸不敢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