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嘆息一聲,爬回了自己的位置,大有世人皆醉吾獨醒的姿態,可以預見的,這五國分韓之事必是后患無窮啊。
———————————————————————
“這必定是吾那師兄的手筆!贏武滅韓,戮其王族,然貴族鄉紳,豪強者眾多,皆不服秦,久治必生其亂,拱手讓韓,乃欲借五國之力,分化豪強,以此,打壓不臣之心。”
“五國欲收韓地,勢必牽扯其國力,爭相逐利,屆時說不得還會再起紛爭,如同那鶴蚌之爭,秦國只需坐收漁翁之利即可。”
“未曾想那贏安初登王位,竟能下如此決心,割舍韓地,魄力怕是不在秦惠王之下啊。”
說話的男子黑衣素衫,錦帶銅冠,雖面容俊秀,卻鏗鏘有力。
燕王姬職聽罷,有些猶豫不決。
如今他剛剛即位,國家動亂尚未徹底平息,此時正是以分韓之事穩固民心的好時機。
而眼前這位名士蘇秦卻要他放棄分韓,這他怎么舍得。
“你口中的師兄,可是那秦國的相邦張儀?”
姬職內心打鼓,他雖然看重蘇秦的才學與謀略,但要是此人表里不一,吃里爬外,豈不是壞了他的大事。
“正是此人,吾與師兄皆是當今的鬼谷傳人,師兄好武,本經陰符七術造詣頗深,吾偏好謀,鬼谷縱橫之術爛熟于心,故師兄之謀,吾一眼破之。”
蘇秦表情得意,神態張揚,與師兄比試謀略,他還從未敗過。
姬職看著得意洋洋的蘇秦,卻好奇的問道:
“何以張為秦相,獨棄汝乎?”
頓時仿佛空氣陷入了凝滯,蘇秦臉色漲紅,百官低頭交耳,竊笑不語。
因為蘇秦也曾去過秦國,卻一事無成,最后孤身離秦,此事早已傳遍列國,淪為笑柄。
這時一位中年居士拱手上前打破了尷尬:
“大王不必如此,臣有兩全其美之法,可既得韓地,又能避免紛爭。”
居士姓郭名隗,是以千金買馬骨的典故,勸說燕王鑄造黃金臺,以此廣招天下賢才,并被燕王拜為長師。
“郭師竟有如此妙策,快快請講,快快請講。”
蘇秦立馬被擠到一邊,再無人關注。
“臣以為,秦讓韓地,乃懼五國之兵鋒,然五國分韓,必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今東宮西府,百家爭鳴,天下諸侯無有不納賢才者,各家學論均有不同,故,以韓為擂,召集百家,是以學論高低以分韓,屆時,諸侯王公,皆心服口服,不敢妄動兵戈,與天下學士為敵。”
郭隗說完,便佇立一旁,大殿久無聲息。
突然,姬職拍手叫好:
“秒!實在是秒!郭師之策,比之太公,不遑多讓啊!”
群臣亦拍手稱贊,唯有蘇秦撇了撇嘴,甚是不屑。
這郭隗好名重利,雖被燕王拜為太師,但在百家之中籍籍無名,此計顯然私心頗重,欲借百家坐論分韓之事,揚名立萬。
可惜那燕王復國心切,卻魄力不足,難成大事,看來只能再另尋明主了。
蘇秦搖頭嘆息,悄悄移置人后,不再言語。
于是,燕國便出使四國,與各國商定了五國以學論分韓的事宜。
齊宣王自是滿意,天下學士盡出稷下學宮,小小學論,不在話下,他還以為是姬職為了討好他,才想出了這么一個計謀。
楚懷王則是動了別的心思,之前攻越,就是因為他的密探得知越地藏有金礦,此事現在唯有他知。
如果不是贏武兇猛,趁他不備,突襲王城,導致他攻越失敗,還差點丟了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