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既然感念我王之恩,不知這恩,燕王準備要如何感念啊?”
群臣頓時安靜了下來,齊齊的看向了蘇秦。
蘇秦拱手再拜,“齊國強盛,我王亦有向齊稱臣之心,奈何王有此心,國民不愿,朝野上下皆眾志成城,誓死不臣啊。”
“我王只能打消此念,但對齊王的崇敬之心亦不可擋,于是派臣前來,愿奉齊為五國聯盟之長。”
“我王說了,燕雖有幸聯盟分韓,但卻未出力分毫,于情于理,都不該有此貪念。”
“所以,燕愿在坐論分韓一事上,唯齊馬首是瞻,所得韓地盡歸于齊,以表我王感念之心。”
這下齊王坐不住了,五國雖已聯盟伐秦,但早已貌合神離,秦讓韓地,五國均各有心思。
誰都想獨占韓地,但誰都不敢當這個出頭之鳥,這時要是誰敢出頭,那便是站在了聯盟的對立面。
很可能就會變成下一個被各國討伐的對象。
但,若要有人甘愿臣服,那就另當別論了,齊王看向了相國田嬰。
田嬰沖齊王輕微的搖了搖頭,齊王假裝沒有看到,捋了一下下巴的胡須,便開口道:
“燕王此意,甚合寡人之心,但這分韓之事,卻不能如此草率,先生不妨在臨淄多呆幾日,寡人也好盡地主之誼。”
蘇秦拜謝,隨后便退了下去,待到蘇秦離殿,田嬰這才開口。
“大王,臣覺得此事有些蹊蹺,燕國雖弱,但也不至于如此殷勤,還有這蘇秦看似呆木,實則卻頗有城府。”
“話里話外都透露出了一個信息,那便是燕國朝臣,乃至百姓,均有誓死衛國之心吶。”
“而且,臣有種感覺,這位蘇秦先生,怕是沒有那么簡單。”
齊王嘴角一笑,卻并沒有開口,反而看向了群臣,似是想再聽聽其他人的意見。
這時,一個臣子上前進言:“大王何不派人調查一番,看看這燕王,到底有何用意。”
又有一個臣子開口:“我看這蘇秦倒是沒相國說的那么玄乎,下官愿去會一會這位燕使,定能套出他心中所想。”
還有人說:“若是明查不行,也可暗中使計,畢竟這燕使來到了齊國,我們身為齊國臣子,也要一盡地主之誼嘛。”
頓時君臣歡笑一堂,其樂融融。
田嬰倒是沒有眾人那么輕松,莫看齊國現在國力強盛,可其余各國都在勵精圖治,并非不能后來居上。
尤其是趙國,據說如今實力早已深不可測,中山王已經數次向齊求援了,可惜王上都并未理會。
王上對燕地的執念,他又如何能不知呢。
原本就是打算,借著助姬職平叛的機會,發兵滅燕,可惜那叛臣子之并未堅持到齊軍攻破薊城。
就被藏于身邊的刺客取了性命,子之滅亡之時,燕軍頃刻間就倒向了姬職。
而原本在齊軍控制下的姬職,卻悄無聲息的逃離了,待到齊軍將領發現時。
姬職已經站在了薊城的城頭,此時燕國萬眾一心,誓死守城,逼得齊軍不得不退。
就這樣齊王錯失了覆滅燕國的最好時機,只能退守到子牙河以南。
畢竟滄州十三城,是姬職親自簽下的許諾,齊王可不想連這點好處也給丟了。
因此,直至今日,齊王還對此事耿耿于懷。
真乃,時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