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六點鐘,別墅客廳里人頭攢動。
大人們聚在一起聊的熱鬧,小孩跑來跑去增添了許多活力。
這是鉆石漁場重新起航以來,第一次舉辦如此隆重的聚會。
老戴納夫婦到場,他們的孩子都不在身邊也就沒能參加,稍顯遺憾。
古斯塔沃一家整整齊齊,妻子薩拉特意換了件小禮服,顯得更加溫柔可人。
他們的兩個女兒像小天使,秦川見過大女兒杰西卡,很文靜的小姑娘,相比之下小女兒阿黛爾就要活潑的多。
類似情況還出現在“巨熊”伊萬家里,他的小女兒蘇珊跟阿黛爾很對脾氣,兩個還在上幼兒園的小家伙成了好朋友,手挽著手去哪都要一起。
伊萬的大兒子威廉是個安靜的小帥哥,總跟在大人身后,看上去有些拘謹。
畢竟威廉只有八歲,還是個小男孩。
伊萬在戀愛結婚方面比較傳統,不像古斯塔沃那么奔放,也就造成了兩個男人年齡相近,最大孩子年齡卻差了八歲之多。
杰西卡跟母親薩拉站在一起像是姐妹,母女兩人的身高差距不是太明顯,加上薩拉生下大女兒的時候很年輕,常被誤以為是姐妹花。
略顯年紀的古斯塔沃像個不安分的混混父親,這家伙的標志配套是茶色墨鏡和鴨舌帽。
雖然語言不通,但老媽開著手機翻譯加上雙手比劃也能跟大伙聊的熱鬧。
老爸和戴納在啤酒方面有共同話題,尤其是琴島啤酒的發展歷史,秦建平談論起來可是頭頭是道。
畢竟老爸是琴啤五廠的第一批員工,那代人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酒廠,里面的每一個顆螺絲釘都很熟悉。
戴納則是個十足的“品酒師”,每年被他喝進肚子的啤酒不計其數,現在把目標對準了東方,正巧碰上了秦建平這個老酒工,兩人算是對了脾氣。
今天的重頭戲是十八道中式美味,專門聘請來的魯菜大師是濟南人,曾經在琴島學過徒,跟秦川一家也算有淵源。
上菜環節令人期待,第一道名為清蒸加吉魚。
大廚老張說頭菜的含義是年年有余,歲歲平安。
很有中國特色,只是需要秦川翻譯成英文跟國際友人們解釋。
加吉魚學名紅鯛魚,整個漁場里最尋常的品種。
今晚吃的這條是從幾十噸紅鯛魚里面精心挑選出來的大家伙,體長近一米還多,重量達到了十三斤,平常很不常見。
用了個跟臉盆差不多大的盤盛著,兩個人頭對頭小心翼翼才把它端了上來。
魚的鮮香頓時飄滿整個大廳,魚湯晶瑩剔透。
老張介紹加吉魚向來有“一魚兩吃”的習慣,等魚肉吃的差不多了再拿魚頭和魚骨熬鍋湯,有醒酒的功效。
外國吃魚更喜歡對魚肉進行二次加工,不像我們可以通過蒸、燉、燒等各種方式將魚烹飪成不同口感。
在場的除了老戴納之外,其他人都沒有吃過中式清蒸魚,而且還不會用筷子,看他們拿著刀叉對著可憐的加吉魚一陣擺弄,秦川忍俊不禁。
好在張廚師有備而來,給每個人發了小碟子,將魚肉一塊塊切下來再給他們盛進碟子里,每人還得到了一小碗魚湯。
這碗湯跟后面熬制的魚骨湯還不一樣,一個注重鮮美清淡,一個注重濃郁營養。
總之頭菜就把老外們擺了一道,神秘的東方文化無時無刻不在散發吸引力。
小孩子喜歡嘗試新鮮事物,阿黛爾和蘇珊尤為,兩個小姑娘很愿意吃清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