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突然從包里拿了個剃須刀出來,說道:“問你個事,這東西值多少錢?”
老張愣了一下,說道:“這是什么?”
“刮胡刀,電動的。”
“這東西還有電動的?”
“外國貨,瞧瞧,這是不是洋文?”周志特意指了指上邊沒刮掉的英文。
“還真是啊。”
“你這有五號電池嗎?裝上就能用。”
“有,你等著啊,我去找找。”
不一會,老張拿著兩節白象電池回來了。
周志教給他怎么用,一摁開關,立刻嗡嗡的響了起來。
老張僵著脖子,小心的往下巴湊了湊,驚喜道:”哎?這玩意還真能用啊!”
這東西已經有些超出他的想象了,真心是沒見過。當然,說是進口貨他是絕對信的,不然哪來的?
周志提了提包,說道:“你說,這東西賣多少錢合適?”
他對這會的物價是真沒概念,重點是,很多東西是超出他的常識的,比如自行車,三十年后有一輛兩百多的,這會還是兩百多,一輛汽車這會得好幾萬。而農產品,服務業價格又極低。
這樣的混亂,讓他很難確定一個商品的價格。
“真有意思,你自己的東西不知道多少錢?”老張拿著剃須刀,在刮干凈的下巴上來回滾著。
“不是我買的,人家送的。你快說啊,我好定個價。”
老張心里直嘀咕,瞧這小子說的話,人家送的?這一包東西恐怕得好幾千了。
心里堵得慌,他隨口道:“怎么著也得一兩百吧。”
“一兩百?你確定?”周志以為聽錯了。
“至少得這個數!”老張撇了他一眼,輕哼道:“進口。知道什么叫進口貨嗎?進口就是貴!我前些天碰到一個老板,從RB買了個指甲鉗,你猜多少錢?”
“多少?”
“二十五塊錢!”
“多少!?”周志有些懵了,“二十五,買個指甲鉗?瘋了啊!”
這可是1990年。二十五塊是普通人工資的十分之一。擱三十年后,那就是拿四五百塊錢買個指甲鉗。
“難不成,那指甲鉗是金子做的、還是銀子的?”
“屁,就是普通指甲鉗,人家是外國貨,價格就賣那么高!哎,你別說,價格是高,但人家那東西做的是真漂亮,質量好多了,咋用都不壞。”
老張越說越來勁,接著道:“再說咱們產的東西,前些年還挺耐用,這幾年那些私營廠子一攪和,是越來越孬了!你去夜市看看,那些東西都什么樣,襪子兩天就穿個洞。臉盆掉地上都能摔裂啊。還有前些天,市鋼鐵廠的零部件用的假貨,爐子突然卡住了,一爐子鋼水倒不下來,全毀了,損失了上百萬。”
老張說的吐沫橫飛,周志卻聽的有種巨大的荒唐感。
他當然知道國貨跟進口貨質量的爭執,也知道這個時期國貨的質量問題,但怎么也沒想到會到這種地步。
事實上,老張說的還真沒一點夸張,國貨質量不進反退,假冒偽劣盛行,商品市場用一個字總結就是:亂!
周志聽的心酸,抬手打斷了老張的話,又轉到了別的話題。
“你跟我透個底,上次那個筆海,打算賣多少錢?”周志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