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美國人也不是吃素的,他們的胃口也是相當的好。
除了要和我們聯手在遠東地區擴張外,他們還想要拿到西伯利亞鐵路的專營權,以及國際貿易中的最惠國待遇。”
從擊敗拿破侖開始,俄國人就有一種“迷之自信”,尤其是在奪取君士坦丁堡后,更是達到了巔峰。
普俄戰爭一度打醒了沙皇政府,但是在取得戰爭勝利之后,大家很快又沉迷了進去。
這種“自信”也反應在政治外交上。包括南下印度的戰略,就是建立在這種“迷之自信”的基礎之上。
聽了這個解釋,包括尼古拉二世在內的眾人都動心了。
最惠國待遇,那和沒給一樣。反正俄羅斯帝國已經是神羅工商業制品的天下,再放一個美國人進來,充當他們的競爭對手也好。
對想要擺脫神羅影響的尼古拉二世來說,他只是擔心美國人沒用,縱使開放了市場也競爭不過神羅。
在遠東地區聯手擴張,那根本就不算條件。本身俄羅斯帝國在遠東擴張,就需要盟友分擔壓力。
至于獨霸遠東,完成黃俄羅斯計劃,那是未來的事情,絲毫不影響現在美俄合作。
可以說美國人的要求,除了鐵路專營權有些令人為難外,其他條件都在大家底線之內。
謝爾蓋·維特首相:“美國人肯幫忙修筑西伯利亞鐵路,自然是一件好事,不過不應該是現在。
帝國的實力不是無限的,法國人的叛亂需要帝國鎮壓,中亞鐵路更是進行到了一半,我們實在是沒有能力再啟動一個大項目了。
從目前的施工進度來看,如果后期工程進展順利,那么1899年中亞鐵路就可以會通車,最遲也不會超過1900年。
外交部可以和美國談談,將西伯利亞鐵路建設時間放到三年之后,這樣我們就可以從容應對了。”
縱使美國人肯幫忙,修筑西伯利亞鐵路沙皇政府還是要掏錢的,并且還要承擔大頭。
包括正在施工建設的中亞鐵路,看似維也納政府在援建,但是勞工和原材料還是沙皇政府提供的。
在機械設備缺乏的年代,幾乎所有的工序都靠人工完成。勞工和原材料就占到了鐵路建設成本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至于后世鐵路建設要面臨的老大難拆遷,現在根本就不存在。包括各個環節上的稅收,現在也是通通為零。
表面上看來,沙皇政府確實沒怎么出錢,但是傷國力啊!免費勞工可不是無限的,一旦征召過了度,那也是要出大事的。
外交大臣米哈伊羅維奇搖了搖頭:“這恐怕不行,牽頭這次西伯利亞鐵路施工的是美國鋼鐵巨頭。
他們推動這項計劃,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清理自己的庫存。要是把時間往后拖三年,他們的損失會非常大。
何況美國政府再過兩年就要換屆了。如果不盡快敲定項目,換了新的一屆政府上臺……”
不同于農產品過剩,只能報廢處理,鋼鐵過剩還是可以積壓的。但這個積壓時間也是有限的,并且這個積壓時間越長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高。
資本家是最現實的,一旦涉及到損害自身利益,那么說什么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