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搞出來的產業,沖垮自己的企業,那絕對是腦子進水的表現。
就算是要搞,那也必須慢慢搞,比如說先將產能控制在百萬噸,根據市場需求再不斷增加。
從這方面來看,現任內閣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就沒有前任那么周全。
如果單純為了政績,上一屆政府早就干了,怎么可能留在現在。
建立鋼鐵中心又不是什么難事,在基礎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只要使勁往里面砸錢就行了。
即便是內閣看問題能力有所欠缺,弗朗茨也不準備現在換人。天才始終都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普通水準。
能夠一憋好幾年,一直延續前任的政策,沒有出現大的亂子,就已經證明了這屆政府夠穩重。
雖然看問題不夠全面,但本質上這項計劃也沒錯。如果將項目分期拆分,施工進步再放慢一點兒,那就啥問題都沒有了。
從這方面來看,這項計劃的最大問題居然出在了“效率太高”,因為維也納政府的計劃要在五年內完工。
聽了弗朗茨的解釋,腓特烈大驚失色道:“英國人要退出自由貿易體系,這不可能吧?
要知道自由貿易體系可是英國政府自己提出來的,在訂立條約的時候,英國人可是在全世界面前做出了承諾。”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也聯系的越來越緊密,英國人一旦退出自由貿易體系,世界經濟肯定會出問題。
以約翰牛損人不利己的一貫作風,一旦決定要退了出去,肯定會出手搞垮自由貿易體系,根本就不可能讓神羅繼續享受自由貿易時代的紅利。
遭到了這么當頭一棒,神羅的經濟肯定要大受影響,市場對鋼鐵的需求也會急劇萎縮。
在這種背景下,新增一個年產千萬噸的鋼鐵中心,明顯是不合時宜。
弗朗茨翻了翻白眼:“沒有什么不可能的,信譽對英國人來說,也就那么回事。
一旦發現不符合自身的利益,撕毀自由貿易協定是必然的。現在還沒有干,那是英國人還在進行內部博弈。
長期以來英國人都是自由貿易體系的受益國,自然產生了既得利益集團。現在自由貿易體系對他們不利,想要在這個時候退出去,既得利益者們自然要反對。
如果你有留心倫敦的報紙,你就應該知道圍繞著自由貿易的討論越來多,支持者和反對者已經吵得不可開交。
民間的爭吵,只是問題的開端。要不了多久英國議會,就要進行討論了。
坎貝爾的競選宣言中,也提到過自由貿易的問題。盡管他沒有直接說要廢除,但在演講中還是暗示過要對部分產業進行出口補貼。
這些都是信號。伴隨著英國經濟的不斷惡化,光靠既得利益集團是頂不了多長時間的。
如果英國政府不想看到國內的制造業被我們擠壓死,采取貿易壁壘是早晚的事情。對坎貝爾來說,退出自由貿易體系,遠比進行內部改革容易得多。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時間不會超過兩年。我們已經可以開始準備了,不要到時候被英國人打一個措手不及。”
一個問題討論“兩年”,不要覺得奇怪。對英國議會來說,這只是正常操作。
退出“自由貿易體系”可是一件大事,完全可以說關乎到了不列顛的國運,不好好研究怎么行呢?
對比后世那場持續四十五年的“脫歐”大討論,能夠在兩年之內做出決策,這已經算是非常高效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