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來說,馬西米連諾也為哈布斯堡家族的教育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
要不是因為他這個反面教材,弗朗茨想要說服大家,接受這樣的家族教育可不容易。
見弗朗茨興致不高,腓特烈安慰道:“好的,父親。我接下來就去安排,相信布魯會理解你的苦心。”
苦心能不能被理解,弗朗茨并不關心。多年的帝王生涯告訴他,千萬不要妄圖掌握人心,那只會讓你遍體鱗傷。
真正令弗朗茨傷感的,還是回想起了過往。沒有辦法,人上了年紀就是喜歡回憶。
……
家務事只是一個小插曲,在神羅同不列顛爭霸的關鍵時刻,弗朗茨父子的主要精力還是集中在英國人身上。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個敵人,這次的對手雖然威脅不到神羅的根基,但是滑不溜秋啊!
統一了德意志地區之后,神圣羅馬帝國的軍事力量達到了歷史最巔峰,無論是陸軍、還是空軍都可以堪稱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可惜有英吉利海峽阻隔,不得不拿最劣勢的海軍和英國人最強勢的皇家海軍對壘。
以己之短克敵之長,在軍事史上本就不可取,但是沒有辦法,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
從選擇翻臉那一刻開始,維也納政府就密切關注英國人的情報,就和英國政府關注神羅一樣。
雙方都派出了大量的情報人員,盡可能的搜集對方更多的情報,區別只在于側重點不同。
英國人更加關注神羅的軍艦制造情況,弗朗茨卻更加關注英倫三島的物資儲備,尤其是糧食等生活必須品。
弗朗茨問道:“英國政府最近在干什么?憋了這么長時間沒有大動靜,這可不像他們的作風。”
“愛折騰”是英國人固有的標簽,即便是神圣羅馬帝國強勢崛起,也沒有能夠改變英國政府喜歡四處折騰的本質。區別只是在于折騰的對象和幅度。
歐洲大陸是甭想了,英國政府就算是想要搞事情,都沒人肯配合。
到了海外就不一樣了,除了極個別地區外,神圣羅馬帝國在海外的影響力遠不如英國人。
以至于英國政府在海外拉攏盟友,維也納政府卻只能降低目標,僅僅只是要求各國保持中立。
愿意加入神羅陣營的,基本上都是英國人篩選完了,因為區域矛盾沖突,必須要找一個靠山,才投奔過來的。
維也納政府沒有能力在海外保護盟友的安全,能夠給予的支持也很有限,所以對盟友的要求也很低。
跟著搖旗吶喊,把聲勢造起來就夠了。打仗的事情,神羅絕對不會主動牽連大家。
相應的戰爭勝利后,英國人留下的遺產,大家也不用惦記了。
當然了,這年頭敢惦記英國人家底兒的,除了神圣羅馬帝國外,估計也就沙皇政府了。
剩下的國家,通通都是有心沒膽。比如說西班牙就想收回直布羅陀海峽,可就是不敢采取行動。
腓特烈笑道:“英國政府高層最近都忙得腳不沾地,一邊要治療退出自由貿易體系后的陣痛,一邊又忙著整合國內的工業體系。
看樣子是受到了刺激,準備發奮圖強。畢竟,前段時間他們在公布造艦計劃之后,卻因為大型船塢數量不足,被迫重新修改設計方案壓縮軍艦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