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澎湃的演講,并沒有迎來熱血沸騰,有的只是一片叫罵聲。
這年頭談加拿大精神,那就是一個笑話。
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移民,過半的人都是第一代移民。在絕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加拿大就是一片殖民地,是大家發財的地方。
就算是要換主人,關大家什么事?
要知道,在這里英格蘭移民同樣只占少數,其他民族對大英帝國有個毛的感情。
換主人就換主人,大家的日子還是照常過。別看現在是英國人的加拿大,歷史書往前翻,還不是英國人從別人手中搶來的。
現在到好,麥肯齊·鮑威爾幾句口號一喊,就讓大家拋棄家業跟著一起跑路,沒有立即造反就是給面子了。
至少印第安人,就不愿意跟著一起走。西班牙裔、意大利裔、德裔、愛爾蘭裔同樣不會買賬。
法裔、蘇格蘭裔多半也不愿意跟著跑路,包括來自英格蘭的移民,也不是全部都愿意跑路。
對大人物來說,移民跑路只是小問題,可是對普通家庭來說,折騰一次就要傷筋動骨。哪怕是中產階級,都要擔心階級滑落。
涉及到了切身利益,再怎么熱血沸騰的口號,也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
如果是號召大家起來抵抗,沒準效果還會更好一些。可惜劇本都寫好了,麥肯齊·鮑威爾也不能給自己加戲。
誰都知道,五百多萬人一起跑路不現實,自治領政府還沒有那么強的組織能力。
麥肯齊·鮑威爾沒有那份計劃,維也納政府也沒有這個想法。現在出來喊口號,本身就是為了忽悠一個算一個。
只要把這些死硬份子弄走,倫敦同維也納政府之間的交易就完成了一半。
至于另一半,自然是干掉當地有頭有臉,又沒有同神羅勾搭的領袖人物。罪名都已經羅織好了——通敵。
這么瞎折騰會搞得當地“天怒人怨”,沒有關系。反正不列顛已經和加拿大說拜拜了,作為一名英國人,何必要在乎這些呢?
類似的一幕,不光是加拿大在發生,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同樣在上演。
官僚們高喊著“不給給敵人留下一顆螺絲釘的口號”,不斷忽悠民眾們跑路,為接下來的移交工作做準備。
縱使有人想要組織武裝抵抗,也很快遭到了自治領政府的鎮壓,美其名曰:避免無意義的犧牲。
……
相比人口稀少,又有人配合的的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地區,反倒是新占領的波斯、以及東非成為了麻煩。
至于中南半島,人口最多、最開化的安南地區已經換給了葡萄牙,剩下的已經不足為慮。
按照事先的計劃,波斯和東非未來都會本土化,這就需要踢出所有不安因素。
然后,腓特烈手中的“騰籠換鳥計劃”就出爐了。
“計劃確實不錯,但是我們以什么名義進行呢?涉及到上千萬人口的流動,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也說不過去吧!”
當婊子都知道立牌坊,作為世界霸主的維也納政府,自然需要注意自身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