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世界各國背書,腓特烈覺得還是要掩飾一下,讓自己的吃相不是那么難看。
錢德勒首相一本正經的說道:“殿下,南美各國地廣人稀,嚴重缺乏勞動力,影響到了國內經濟發展。
多次向我們提出了申請,希望能夠引進勞動力。出于幫助世界各國共同發展、進步的目的,我們大度的不計前嫌,批準了他們的人才引進計劃。”
誰都知道,這是在胡說八道。就算是引進人才,也是從歐洲引進,就沒有聽說過從非洲引進的。
不過這并不重要,維也納政府只需要一個能夠拿上臺面說得借口。
至于南美各國,為什么跑去從波斯和東非引進人才,那是他們自身的問題,和神羅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真要是有人問,那就是南美各國政要腦袋被驢踢了,官僚主義作風上了頭,拍著屁股做出來的決定。
至于南美各國會不會同意這個說法,這種擔心完全是多余的。戰敗國可不是好當的,維也納和會上沒有被清算,不等于就不需要付出代價了。
替神圣羅馬帝國接下這個麻煩,前面的事情就算是揭過去了。要是不肯配合,那就換個愿意配合的政府上來。
只要神圣羅馬帝國還是世界霸主,這種說法就是蓋棺定論。就算是有異議,也得在心里憋著。
反正被擼羊毛的,都是原大洋聯盟的成員國。南美其它國家只是跟著湊數的,并不需要接收這些麻煩。
仿佛是靈感被激活了,腓特烈補充道:“或許可以再加一個合眾國備選,如果他們不分裂的話,那就再多給他們塞點兒人進去,增加他們國內的民族矛盾。”
事實上,腓特烈真正想要塞人的對象是英國人。英倫三島就那么點兒地方,要是再增加幾百萬外來移民,根本就養不起。
可惜接下來的殖民地移交工作,還需要英國人全力配合,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絕。
“好的,殿下。”
錢德勒首相回答道。
……
“殿下,印度地區又出現了問題。圍繞著界碑的問題,各國已經吵得不可開交。
我們已經調停了多次,可惜還是收效甚微。往往舊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從列奧那一臉疲憊的樣子,就可以看出來,夾在歐洲各國中間,著實令他不好受。
霸主國也不好當,尤其是霸主國的外交部,更是出了名的忙。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事物,還有時常全世界跑。
略加思索之后,腓特烈擺擺手道:“你們看著辦吧,反正只要他們不打起來,那就任他們去鬧好了!
鬧一鬧也好,省得他們整天閑著沒事干。等他們什么時候鬧夠了,能夠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談事情,就知道問題該怎么解決了。”
人生如戲,政治更是一場大戲。往往很多時候眼睛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
看似歐洲各國因為瓜分印度利益的緣故,陷入了內斗之中,誰又能保證這不是他們故意做出來,讓維也納政府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