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按照英法提議,德意志地區一分為三,把除開普魯士和奧地利外的邦國合并成為一個國家,普魯士人有什么好處?
總不能為了限制奧地利,普魯士就自廢武功吧?一旦這個國家建立起來,普魯士王國的損失就大了。
沒有了南德意志地區,奧地利還是一個歐陸強國;沒有了北德意志地區,普魯士王國現在的準列強地位都保不住。
完整的工業體系沒有了,關系到普魯士經濟命脈的德意志關稅同盟也不復存在了。
一個一千三四百萬人口的普魯士王國,是無法支撐起一個獨立經濟體的,那怕只是在19世紀也是不行。
北德意志地區面積不大,可是人口卻不少,一旦兼并了這里,普魯士王國的人口將超過兩千萬,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英格蘭,經濟總量更是要增長百分之六七十。
誘餌放下了,梅特涅不怕普魯士人不動心。最后普魯士人究竟是吃到了肉,還是惹上了一身騷,就不關他的事了。
……
1853年的巴黎,仍然保持著一部分中世紀的風貌,古典城市的角落里新的力量暗潮涌動,大量的移角民帶著糊口的夢想流向了巴黎。
暴漲的人口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還有堆積如山的垃圾和糞便,隨時發生擁堵的街道。
一條寬闊的水溝將馬路一分為二,同時也阻斷了馬路兩旁的道路。只要一場小雨,馬路就要架起搖搖晃晃的橋了。
牲口屠宰場位于市中心,血水如溪流般流淌到馬路上,在鞋底凝結,然后皮鞋就染成了緋紅色。
這就是梅特涅眼中的巴黎,習慣了維也納的整潔,看到臟亂差的巴黎,他實在是難以喜歡的上來。
最令人難以接受的還是臭水溝里不時出現的殺嬰,殘酷的社會逼迫著民眾道德淪喪,為了生存底層民眾不得不人為的控制出生率……兒孫滿堂的農民式大家庭,已經在這里消聲滅跡了。
這里是繁華的國際大都市,這里是歐洲的地標城市,這里也是罪惡的海洋,這就是19世紀的巴黎。
凡爾賽宮
梅特涅和拿破侖三世進行了秘密會晤,利益永遠都是國家關系最好的催化劑,大革命前是法奧關系的蜜月期。
大革命過后這種情況就急轉直下,拿破侖三世繼位過后法奧關系一度出現回暖,隨著近東戰爭的爆發,兩國關系再次下降到了冰點。
現在兩人可以說說笑笑的聚在一起,還是因為利益,同為大陸國家法奧之間有的是共同話題。
沒有什么是利益不能夠解決的,如果利益解決不了,那一定是利益不夠大。
拿破侖三世不是無欲無求的圣人,因此他對梅特涅的到來抱有非常大的期待,這意味著利益。
梅特涅開門見山說:“陛下,在歐洲大陸上法奧兩國完全可以相互合作、各取所需。
‘兩國對抗’,那是英國人的大陸平衡政策需要的,這并不符合我們兩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