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寧愿冒險逃跑,去搏一把未知的生活,也不愿意繼續在這里待下去。
反正他們一家老小都是農奴,都屬于貴族老爺們的財產,就算是被發現了,也不用擔心牽連到家里。
……
中年男子低聲問道:“快走,華萊士呢,怎么不見這個小子?”
福克斯回答道:“馬爾尼叔叔,沒有看到他跟上來,怕是出了意外,要不我們回去找找?”
中年男子想了想說:“不用管他了,戰場上生死有命,這黑燈瞎火的,上哪兒找去?
現在大家快走,這里不安全了,如果不能快速從這里穿梭過去,天亮了我們一個也跑不掉。”
他們的運氣不錯,有人提供路線圖,沒有跑錯方向,安全的度過了逃亡的第一天。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這么好運了,就在他們離開不久,另一波逃兵就非常不幸的遇上了巡邏隊,然后自然就被逮住了。
軍法官問道:“司令官閣下,昨天晚上又抓住了七名逃兵,是否照舊?”
“嗯!”
緬什可夫看似只是隨意的說了一個字,實際上他的心不平靜了。
逃兵的數量越來越多,作為一名不算白癡的高層軍官,他知道這意味著快要到這支部隊的承受極限了。
在現實面前,緬什可夫迅速做出了妥協,他還不想變成國賊,所以這一仗必須要打下去。
錢的問題,就讓沙皇政府頭疼好了,反正現在誰也不能退縮。
緬什可夫說道:“來人啦,借用奧地利人電報網,把這封電報轉給圣彼得堡政府!”
自從奧地利接管多瑙河兩公國后,有線電報也迅速的鋪設了過來,在1853年底就連通了國內的電報網。
這個時候,俄國人傳遞不是特別需要保密的消息,常常都會借用奧地利人的電報網,兩三天時間就可以搞定。
要是走俄國人自己的通信網絡,先要跑到波蘭或者是烏克蘭的大城市,才能夠發電報。沒有十天半個月時間,是不可能把消息傳回圣彼得堡的。
顯然緬什可夫不認為這份作戰計劃需要對奧地利人保密,就算是想要保密也辦不到,火炮還要從奧地利人手中采購。
緬什可夫可沒有準備讓國內的軍工企業供應,等他們把大炮生產出來,運到前線誰知道是一年后,還是兩年后?
在進攻君士坦丁堡的問題上,尼古拉一世可是全力支持他工作的,誰敢在這里搞事情,就是在和偉大的沙皇陛下作對。
要是沒有沙皇的支持,緬什可夫也不可能改變巴爾干半島俄軍的后勤運輸體系,要是不改變的話,前線俄軍的日子可沒有這么好過。
皮球被踢到了圣彼得堡,緬什可夫把各種情況都進行了詳細說明,怎么選擇就尼古拉一世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