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本上來說,其實加大捕魚量,才是增加民眾肉制品食用量,最廉價的辦法。
很多問題不能只考慮成本,還要考慮帶來的連鎖反應。盲目增加魚肉供應量,沖垮國內的畜牧業,那不是一個笑話,而是有可能真實發生。
原因只有一個字——窮!對絕大多數普通工人來說,便宜才是最重要的,飲食習慣又不是不能改。
農業大臣霍爾斯:“陛下,農業部準備推廣家畜養殖,增加糧食消耗量,同時豐富農民的餐桌。”
弗朗茨聽出了言外之意,那就是犧牲畜牧業。一旦家畜養殖量大增,畜牧業產能過剩就要出現了。
不過農民散養的規模通常不會太大,賣不掉那就只能自己吃了。
總得來說,就是人為增加糧食消耗量。順便把肉制品價格打下來,增加民眾們的肉食量。
只不過這么一來,從事畜牧業養殖的農場主,就要悲劇了。利潤受到擠壓是必然的,搞不好還會賠錢。
沒有辦法,總是有人利益會受損。和牽扯甚廣的農業相比,奧地利的畜牧業規模就要小得多,成規模的就更少了。
這只是理論上可行,實際上的問題還有很多。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搖了搖頭:“農業部有過深入調查么?
據我所知,很多農民都有養殖家畜的習慣,尤其是家禽養殖的更廣。就算是進行推廣,農民舍得用糧食喂么?
比如說養鵝,就算是不喂糧食,靠青草一樣可以養大。牛羊也差不多,如果是小規模養殖,光喂草一樣可以。
這么一來,肉制品產量倒是增加了,可糧食消耗量卻未必能夠增加,農業部準備靠什么來完成計劃?”
弗朗茨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主,前世他可是從農村出來的。小時候經濟條件不好,家里喂雞、喂牛、喂豬都沒人用糧食。
盡管這么一來,需要投入的勞動力更多,家畜生長時間也會更長,大家還是堅持了下來。
將心比心,這個年頭的奧地利農民經濟條件也沒有好太多,大家也才剛剛吃上飽飯沒幾年,節省糧食幾乎是一種本能。
如果經濟條件更好一些,那么農業部的計劃估計實施起來問題不大。實在是不行,還可以用糧食來釀酒。
歐洲啤酒、葡萄酒消耗量大,白酒消耗量小,除了俄羅斯外,絕大部分歐洲民眾對白酒興趣不高。
要不然的話,弗朗茨早就拿糧食去釀酒了。就算是短時間內市場消耗不了,也可以長期存放下去,存放時間越長味道還越好。
很遺憾,消耗量最大的啤酒,不適合長期存放。白酒可以存放,卻沒有客戶。俄國人也糧食過剩,人家早就自己動手制作了,根本不需要外購。
以目前國內的消費水平,弗朗茨覺得把糧食一把火燒掉,也比大規模用來釀酒更加合算,起碼可以賠的更少一些。
農業大臣霍爾斯傻眼了,精心準備的方案居然存在著如此大的漏洞。真要是實施了,農業危機沒有解決,畜牧業危機又要被引爆了。
現在是帝國主義時代,解決不了危機怎么辦?最常用的辦法自然是對外轉移了。現實就這么殘酷,這年頭列強就是這個作風。
在列強之中,奧地利是最注意吃相的。但本質上奧地利還是列強中一員,現在遇到了危機,維也納政府自然會情不自禁的想要找一個倒霉蛋來承擔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