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只是一個開始,戰火已經燒到了普魯士王國腹地,一旦華沙地區淪陷,普波聯邦就只剩下三分之一了。
不管普軍戰場上打得多漂亮,都無法彌補國力上的差距,普軍的后繼無力已經越發明顯。
……
俄軍在波茲南地區吃了虧,不等于在其他戰場上也吃了虧。
波羅的海一帶,俄國人擁有海上優勢,海陸并進壓著普軍狠揍,已經占據了四分之一個東普魯士地。
華沙地區,從普軍主力撤離之后,強弱之勢就調過來了。雖然沒有能夠攻破華沙城,不過也快了。
不是守衛華沙的波蘭人不賣命,實在是俄國人太陰險,將大量的難民驅逐入城,增加了守軍的壓力。
負責突襲柏林的俄第十軍,現在距離柏林已經不足八十公里。當然,這個距離可能就是極限了,再想要前進就不是第十軍能夠做到的。
從軍事上來看,俄第十軍的突襲顯然是失敗了,根本就沒有起到突襲的作用,早早就被敵人發現了。
政治上就不一樣了,第十軍出現在了柏林附近,給普波聯邦帶來的影響是災難性的,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場戰爭持悲觀態度。
如果不是和俄國人仇恨太深,為了這場戰爭壓上去的籌碼太多,實在是沒有了退路,沒準柏林政府已經和俄國人妥協了。
倫敦,在確定普波聯邦大勢已去后,本杰明內閣就在思考如何及時止損,將不列顛的損失降到最低。
財政大臣加菲爾德:“經過我們調查的數據分析,最樂觀的估計普波聯邦一旦戰敗,我們至少會有損失掉3億英鎊財富。
而普波聯邦的全部海外資產加起來,可能都不到1.5億英鎊,包括柏林政府賬戶的最后存款和抵押給我們的黃金。
這些海外資產,大部分都分布奧屬非洲,并且在私人名下,我們就算是想要凍結都做不到。”
毫無疑問,現在想要止損已經很難了。普波聯邦的家底太薄,很多抵押品都是建立在贏得戰爭的前提下,才能夠兌現。
理論上來說,立即凍結柏林政府在不列顛的銀行賬戶,沒收他們抵押的黃金、海外資產,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
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操作的可能性。作為世界霸主,不列顛也是要臉的,這個時候落井下石,讓其他的小弟心里怎么想?
不列顛雖然強大,卻沒有到不需要小弟的地步。
現在是英法奧三國時代,還沒有誰能夠一家獨大。在三大國不支持上陣的背景下,誰拉攏的小弟更多,誰就在國際政治上占據了優勢。
外交大臣愛德華:“凍結資產就不用想了,包括柏林政府抵押給我們的黃金,同樣也不能動,至少在普波聯邦完蛋之前我們不能動。
當務之急,還是想辦法保住普波聯邦,至少要保住普魯士王國。
我們需要做出榜樣來,讓世界各國都知道,和不列顛合作就算是失敗了,我們也有實力保住他們。”
某種意義上來說,普俄戰爭也是英法奧矛盾延續,三國利用這場戰爭進行政治博弈,只不過法國人中途退出了,最后變成了英奧之間博弈。
大國競爭不是一朝一夕,今天輸了明天贏回來就是。要是因為在斗爭中吃了虧,轉手就捅小弟一刀,誰還敢和他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