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做,以后去做,就要遠遠的被其他人甩在身后。英吉利才多大的個地方,他們才多少人口?他們的啟蒙運動,才需要多少年?而大明,龐大的體量,南北東西,幅員遼闊。
想要徹底掃盲,沒有個三五十年是很難有成效的。
甚至三五十年都未必能完成全面掃盲。
“那就這么辦?”慶慎郡主詢問道。
“嗯,另外,讓羅貫中在老爺子幼年的經歷上,多加些,比如說,老爺子是如何被暴元的苛捐雜稅欺負的。”
“父母兄弟,姐妹都是如何死的!”
“先把老爺子前半生寫出來吧!”
方世玉倒是認為,朱元璋的經歷,絕對可以稱得上傳奇,將朱元璋的故事用話本的形勢講出去,能得到的反響,絕對非同一般。
......
文華殿。
楊寓道:“今年的教育投入,五萬萬貫寶鈔?這么多嗎?”看著手里的戶部公文,洪武二十八年的教育投入,足足達到了五萬萬貫寶鈔。
這么大的體量,已經超過了朝廷總收入的百分之五。
若是將大明的稅收以寶鈔結算統計,洪武二十七年的稅收總額為,四十八萬萬又七千三百萬貫寶鈔。
“殿下一直在強調教育,大力在民間修建私塾,社學,府學,怕是五萬萬也只能是剛剛夠太始元年的支出。甚至如果出點問題,還不一定能夠。”
楊溥道。
楊榮疑惑道:“殿下對推廣教育異常看重,這是一件好楊榮疑惑道:“殿下對推廠教育異常看重,這是一件好事,天下都是讀書人,大明的文風逐漸昌盛起來,合該如此!”
“哎,殿下雖然推廣教育,但國學的推廣卻異常緩慢,今年的投入,三成占用在醫藥領域,營建體制的醫學院,三成給了火器工匠領域,營建專業學院,培養更多的魯班。”
“還有三成,放在什么女子私塾,這不是,哎!”楊榮唉聲嘆氣的說著。
五萬萬貫寶鈔,只有五千萬的寶鈔,是用在國學推廣上。
方世玉一手將醫學院,職業學院營建起來,還在辦女子院校,招募民間女子入學,主要學習醫理,或是琴棋書畫等。
教育投入為何會有如此高昂的價格。
自然是對于學子的補貼,方世玉為了讓大明百姓送孩子上學,對于田賦再一次進行了削減,從原本的十五稅一,變成了二十稅一。
這將導致,大明帝國的洪武二十八年,糧稅銳減。
不過在這之后,方世玉又布告,鼓勵百姓開墾荒地,所有百姓自己開墾的荒地,納入皇莊的同時,開墾者擁有五十年的耕種權。
開墾荒地不登記造冊的,全部按照非法開墾,籍沒查抄處理。
楊榮道:“還是要說通殿下,這樣下去國學沒落,三教九流,盡數興起,國將不國矣!”
“說服殿下?拿什么說服殿下?”候泰嘆息一聲,無力反駁道。
三楊,景清,文華殿內,一眾官員,哀聲嘆息著。
他們都能從候泰的口中聽出那股無奈的味道,方世玉靠著什么,控制著整個朝廷和各地州府郡縣?
靠著京師數十萬大軍!
用著錦衣衛,御史,巡查地方,督查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