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東吳張士誠所部,東臨大海,南靠陳友定,西方,北方盡被太祖所包!
平江一戰,張士誠戰死!
洪武元年,太祖朱元璋,于應天登基稱帝,國號大明,改元洪武。
在這里,羅貫中差了一句自述道:“昔日一個放牛娃,已成開天辟地,另定乾坤之雄主。
第十一篇中。
羅貫中寫道:“洪武二年,先后平定陳友諒,張士誠,陳友定所部后,統一南方的太祖皇帝,實感元廷命運以終,欲北征伐元!”
命太子師宋濂寫文,傳檄天下,對于宋濂的北伐檄文,羅貫中進行了著重描寫。
羅貫進行了看重描寫。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天朝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天朝,未聞以夷狄居天朝而治天下者也。
自宋祚傾移,元狄入主天朝,四海之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元狄不通華夏禮教,子殺父,父殺兄,弟弒兄,然九十年間,換君無有此快者!弟收兄妻,子炁父妾(兒子強睡老子小妾!)。
上下相習,天不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瀆亂甚矣!
又加以宰相專權,有司毒虐,于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天朝之民死者肝腦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
雖因人事所至,實天厭其德而棄之時也!
古云: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圣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亂,為眾所推!率師渡江,局(的趙趙)金陵(應天)形勢之地,得長江天塹之險,今十年有西抵巴蜀,東連滄海!南控閩粵湖湘漢沔兩淮徐邳,皆吾版圖!奄及南方,盡為我有夫!
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執矢,目視我中原之民,久無所主,深用疚心。
予恭天成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群虜,拯生民于涂炭,復漢官之陷溺尤深,故曉瑜告知:兵至,民人勿憂,吾號令嚴肅,無秋毫之犯也!
歸我者,永安于中華,背我者自竄于塞外!蓋我天朝之民,天必命天朝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德而治乎!
吾恐中土久浴腥膻,生民擾擾,孤率群雄奮力廊清。
志在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
雪天朝之恥,爾民其體之。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固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儀,愿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知告諭,想宜知悉!
全篇大量采用宋濂所寫的北伐檄文!
再往后,便沒有了下文。
方世玉道:“寫的倒是可以,比較紀實,老朱頭本就對那些禮官美化的詞,不甚滿意,天下百姓終將學文實武!”
“崛起于草莽,開創大明的太祖,更容易讓老百姓喜歡讀!讓羅貫中仔細潤色一下,從太祖崛起到現在,鄱陽湖之戰,北伐之戰,捕魚兒海之戰。”
“著重描寫,另外,其他戰役也可以多描述一些,譜寫下老朱頭帶領百姓,奮不顧身殺出的朗朗乾坤。”
“盡早把前邊部分寫出來,我也要準備著手搞一下惠民書局了!”方世玉面色平靜,大明朝的印刷技術,已經相當成熟。
雖然書籍相對還是很貴的,但朝廷也不是拿不起這筆教育投入,永遠都不能忽視。
朝廷控制漁輪方向,化解國內矛盾的半封閉政策,卻不能以可使知之不知,不可使之知知。
啟蒙運動,還是要風風火火的推行下去。
掃盲,普及文化,這雖然對古社會的王朝有一定的挑戰,甚至會危急王朝的統治,但方世玉卻是深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