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飯,我們應該快要到肯亞首都畢內了,因為早晨所在的納庫魯湖,距離畢內也就一百七十公里而已,現在一路看了這么多美景,以虎彪的車速,也該開到目地的了。”
虎彪就算不全速行駛,但全路段壓著限速極限前行,還是很容易做到的,起碼在默索菲車技下,沿途全程均是壓著最高限速在開。
所以一百七十公里距離,中午前后到達,屬于很正常。
“我們這一路上,經過了奈瓦沙、基賈貝、恩貢,這幾個肯亞國重鎮,也算領略到這個國家相對發達的城鎮風貌,接下來的首都畢內,應該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風景了。”
這一早上,賈瓏他們沿著完全不同于邊境土路的較好公路行駛,一路上經過好幾個大型城鎮。
這些城鎮雖還不到超現代化的感覺,但起碼也有許多水泥建筑,甚至還出現寥若星辰的幾棟高樓。
于是賈瓏開始期待畢內的繁華了。
在深山老林待久了,突然又有點想念城市繁華。
人類畢竟還是渴望現代化文明的動物。
道路四周房屋越來越多。
而且出現的房屋,也不再純粹的屬于茅草屋了,而是也摻雜著水泥建筑,甚至有廣告牌之類代表經濟繁榮景象的物體出現。
路標路牌也清晰可見,沿途道路來來往往的車輛變得多起來。
“肯亞國相比我們先前待過的埃塞比亞國,在人均收入上高很多,而且國內政體相對穩定,所以人民生活水平是較高的,你們看,這里的路人笑容,比埃塞國的還要多。”
非洲人大多是快樂且樂觀的,所以他們笑容很多。
肯亞國比埃塞比亞國人更愛笑,說明他們生活還不錯。
而且因為是一個旅游業發達國家,所以看到外國人往往很友好。
“嗨。”
賈瓏打開車門,對一位路邊的肯亞小姑娘揮揮手。
對方靦腆一笑,揮手回了招呼。
車子前方,漸漸出現密集建筑群,而且不再是茅草屋,最起碼也有鐵皮當成房頂。
事實上鐵皮屋很多,許多房子屬于鐵皮遮擋四周,漏雨漏風的地方,用木板修修補補。
路邊出現成群的人,簡陋小店也變多了。
在鄉間經常出現的民族服飾者,在這里反而變得少見,大家都穿起短袖t恤,甚至打起領帶穿起西裝,一派大城市人模樣。
實際上也是如此,賈瓏開始逐漸看到高樓。
視野中的道路,變得更寬,基礎建設有了點大城市模樣。
而且這座城市綠化得體,隨處郁郁蔥蔥。
因為地處平原,房屋大樓之間雖也鱗次櫛比,但相隔距離寬廣,沒有很壓抑的空間緊湊感。
“賈,這就是肯亞國首都畢內了,我曾經在這個城市上過好幾年學。”
“是個大城市。”
賈瓏對畢內自是贊不絕口。
這還是她來非洲半個多月,經過那么多國家,首次看到的如此現代化城市。
當然其中也有原因,是因為她沒往城市里走。
周圍不再是如鄉村公路上,很難碰見車輛,而是隨處都是車水馬龍。
喇叭聲,人聲,以及引擎聲,如世界上隨處可見的大城市一樣,是這座非洲都城的主旋律。
嗡嗡嗡。
賈瓏把車窗給關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