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鑄法最早出現于秦,在王莽時期達到登峰造極,可一次澆鑄百余枚錢幣。
王莽“不惜銅,不愛工”,鑄錢精美,引動潮流,影響深遠,無論是南北朝還是隋唐宋,但凡是追求銅錢“飄亮”的皇帝,都會使用疊鑄法
元朝就算了吧,紙幣為主。
至明,在鑄錢工藝上,仍是以疊鑄法為主,平板范澆鑄為輔。
按理說,疊鑄法技藝不錯,一次可澆鑄百枚銅錢,效率也不算低,似乎沒必要引入什么沖壓鑄錢法。
但吳大勝卻很清楚,疊鑄法的優越,只存在于澆鑄環節,可問題是,疊鑄法造錢它不是只有一個澆鑄環節,需要先制造泥范,練泥之后,還需要填入銅制范盒,之后需要時間去陰干。
陰干之后,需要合范、烘范,而這也需要時間
這還沒算雕刻問題,損耗問題。
而沖壓鑄錢法的出現,有效解決了疊鑄法的范模問題,時間問題,能夠憑借強大的沖壓力,足以更快捷地制備銅幣。
何福很是滿意,將手中的銅錢交還給吳大勝,道“既如此,那就擴大規模吧,皇上等我們很久了。”
吳大勝凝重地點了點頭,道“好,我馬上安排匠人。”
何福走出莊園,看著遠處嚴密把守的軍士,哈了一口氣冷氣,自言自語道“銅富之下,囤銅錢的商人一定會倒霉吧,呵呵,也不知皇上會何時動手,穩定銀銅”
寒風吹過茫茫枯草,起了風沙。
買的里八剌看著桌案上的女子畫像,眼神癡癡,魂已飛了出去,直至有人通報太尉求見,才收起畫像,準其入帳。
浩海達裕行禮后,道“大汗,一眾部落首領因為買不到鹽正在鬧事,他們認為大臺吉一口氣吃下九成鹽,是斷絕了他們的活路。”
“九成”
買的里八剌有些驚訝,瞇著眼對浩海達裕道“朕記得讓你只取部分鹽,為何會拿走了九成之多”
浩海達裕解釋道“原本大漢讓臣來負責,后大臺吉參與其中,下令取走九成商鹽,臣不敢違逆大臺吉”
“糊涂”
買的里八剌有些憤怒。
浩海達裕低著頭,沉聲道“眼下眾怒難犯,他們正在來這里的路上,大汗應早思對策才是。”
買的里八剌臉色微微一變,對浩海達裕道“還需什么對策既他們求鹽,那給他們便是。”
浩海達裕面色有些為難地說道“若如此簡單,臣也不會來這里打擾大汗。”
買的里八剌心頭一驚,道“何意”
浩海達裕解釋著,原來大臺吉拿走九成商鹽,也就八石,可眼下外面瘋傳,大臺吉拿走了十八石,若大臺吉不交出商鹽,給他們一個交代,那就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