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三審在命令王秀英、楊玲不準泄露半點消息后,安排人讓她們回宮,自己則帶人趕往后湖。
朱允炆正在垂釣,一旁的魚簍里依舊空空,倒是駱顏兒等人都有所獲,更可惡的是馬恩慧,提著巴掌長的一條魚在自己身旁晃來晃去,時不時說著若有所指的話。
魚漂陡然一沉,隨后泛出波紋,魚線被拉動,朱允炆拖動著魚竿,待感覺魚兒已咬緊之后,便用力拉出,一條肥美鱸魚便飛出水面。
“魚上鉤了。”
朱允炆很是滿意。
“皇上,安全局指揮史求見。”
雙喜低聲稟告。
朱允炆轉身看去,只見顧三審站在遠處并沒有過來,便將魚竿交給雙喜,走向顧三審。
揮手止住想要行禮的顧三審,朱允炆說道“看你神情,怕帶不來什么好消息吧。”
顧三審苦澀地點了點頭,又想請罪。
朱允炆皺眉道“少來這一套了,說正事吧。”
顧三審將調查過程與結果稟告清楚后,憂慮地說道“前尚服呂珊很可能是察覺到了神宮監有變,才知事情已不可挽回,這才匆匆離開皇宮。”
朱允炆沉思了下,嚴肅地說道“安排人調查與追索呂珊,另外看看呂珊是何時入宮,對照神宮監掌印太監、掌司等人入宮時間,若相近,則將內宮中這段時間內入宮的人員全部羅列出來。”
沒有共性,他們是站不到一起的。
在這些人背后,一定有類似的經歷或企圖。
這是朱允炆的判斷。
顧三審連忙答應,匆匆去布置。可還不到半個時辰,顧三審再次求見朱允炆,并遞上了茹瑺自山西發來的加急密信。
面對太后、皇后等人埋怨的目光,朱允炆也只好干笑著轉身去查閱信件。
當看到楊溥給茹瑺提出的方案之后,朱允炆也不由地暗暗佩服。
借北元壓力、可能出現的戰亂與兵災,以外部力量打破移民困境,說到底是利用人趨利避害的天性。
這一點完全可行,也談不上欺民。
事實上,山西大同可以說是中原門戶,大同有警,則天下皆驚,大同被破,則中原危矣。所以大明王朝極為重視大同防線。
元末時期山西雖然沒多少戰亂兵災,但在明軍進入山西后,卻有不少人受累于戰亂與兵災。
沒辦法,明朝要趕走北元殘余勢力,那就需要繼續打仗,兵源不夠,那就只能抓壯丁了。糧草輜重也需要大量的人手,你們受累,老漢咋啦,不一樣去推車
為了保障大同安全,山西自南向北遷移了不少百姓,為的不就是方便打仗,方便搞后勤。
現在雖然是太平日子,但山西百姓們,是不是應該有居安思危的覺悟。
也許,是時候搞搞輿論戰了
s:
有讀者朋友留言,說寫歷史文可不可以不寫陰謀。
驚雪需要解釋下,無論是燕王的野心,還是寧王的渴望,齊王的詛咒,周王的陰謀等等,絕不是驚雪信口胡編,而是有著歷史依據的。
明初本就是一個陰謀遍地的時期,繞不過去,因為他們是藩王,而藩王關系的處理,又是重點。
所以,陰謀還得有。但這個世界,要有光。
天才本站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