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翻看著幾個人的檔案,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對顧三審道“丘賀、吳林入宮時間為洪武九年,劉全、呂珊皆為洪武十年,其他人也不會超出洪武十四年。這都是服侍太祖二十年左右的老人,去查查內宮刑罰記錄,看看這些人是否遭遇過懲罰,另外將他們的家世背景調查清楚。”
顧三審答應之后,剛施禮準備退走,又被朱允炆喊住“將洪武八年至洪武十四年尚在宮中的宮女、宦官記錄在冊,一樣看看他們是否犯過錯,受過罰。”
對于大明王朝而言,宮女與宦官的來源是很復雜的一個問題。
很多人認為,能進入宮中的宮女、宦官都是經過嚴格挑選,家世清白,至少祖宗三代都是良民,可在大明初期并非如此。
就從朱元璋的大小老婆來看,即有陳友諒的女人,也有元朝宗室之女,還有高麗出身的女子,連妃嬪都如此多元,那宮女、宦官的來源更是復雜。
比如洪武十四年的平定云南之戰,傅友德、藍玉掃清了元朝在云南的殘余勢力,同時收拾掉了不聽話的土司,將俘虜來的男童一律閹割,充入皇宮與各王府充當奴仆,女童的命運也是如此。
其中一個被閹割送入宮的男童即是馬三寶鄭和。
而沒有留下名字的宦官、宮女更是不計其數。
朱允炆很是佩服朱元璋的勇氣與膽量,這些宮女、宦官的父母家人很可能死于朱元璋屠刀之下,就這樣讓他們進入宮中,待在自己身邊,也不怕被人給干掉。
當然,刺殺皇上是個高難度的動作,尋常宦官、宮女就算是掌握了怎么用“繩子勒”、拿“釵簪戳”的技能此處為明嘉靖后宮事件,但也很可能接近不了皇上。
就算是收買了守衛,悄悄得接近,也未必能執行得下來。這種活一個人不好干,人多了的話,萬一有人害怕跑路告密,那后果
而且,活著不好嘛,誰愿意沒事找死。
朱元璋又是一個疑心病很重的人,宮女洗好澡,噴得香香得去送碗粥,都能被拉去砍頭,伺候朱元璋穿衣服,不消息刺傷了,那還得挨個幾千刀。
宦官更不用說,這不就是一群該死的下人
說錯話,打死。
辦錯事,打死。
看了不該看的,聽了不該聽的,打死。
哪怕是救了自己的兒子,就因為耽誤了那么一會會,也得打死。
朱元璋的寬宏大量,只留給了百姓與有限的親人,對于服侍他的妃嬪、宮女、宦官,他有著一種令人窒息的威壓,這種威壓到了什么地步
當朱元璋病重在床的時候,朱允炆是衣不解帶、日后陪伴,原因就是因為很多宦官、宮女畏懼朱元璋,不敢伺候,不敢上前,時刻提醒吊膽,擔心有性命之危。
一句話
宮女、宦官苦太祖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