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離開京師的,可不只是朱允熥、朱濟熺與朱高熾幾個兄弟。
晚宴如期。
燕王朱棣、代王朱桂、遼王朱植、珉王朱耿坐在省躬殿,聊得正是開懷,喜氣洋洋。
“皇上駕到。”
內侍喊道。
四位藩王紛紛起身,排好隊,在朱允炆踏入殿中時,行禮參拜。
朱允炆揮手讓幾人起身,問道“幾位叔叔好是熱鬧,朕在遠處便聽到了聲響,在聊何事啊”
朱桂側身看向朱棣,搶先道“皇上,四哥東南抗倭,指揮若定,破敵千里,我們正在問四哥倭寇是不是殺光了,也好早點準備出海,去南洋賺點銀子。”
從朱桂的話語中,已經將賺錢當做了樂趣,不再是鄙夷商人,而是承認自己是商人的一份子。
朱棣面帶慚愧,連忙說道“十三弟說笑,東南抗倭我可沒出多少力,主要是水師與宋晟的功勞。”
這是事實。
尤其是鄭和、朱能與張玉率領的大明水師,深入大海,窮追到底,直殺得倭寇叫苦不迭,損失慘重。
而東南方面,宋晟與朱棣更多是防護海岸線,雖取得不錯效果,但畢竟打得都是殘兵,不是幾百個,就是幾十個,鮮有上四位數的時候。
朱允炆示意幾人落座,自己也坐了下來,對朱棣道“燕王叔以亂打亂,百姓烽火預警,小隊疾馳,以固陣之法待援,全殲了幾次登陸倭寇,更甚幾次拼殺在前,可謂勞苦功高。”
“臣不敢當。”
朱棣起身道。
朱允炆壓了壓手,含笑道“燕王叔是接觸過倭寇的,你認為宋晟所提出的民兵衛隊之法是否可行眼下倭寇雖消停了,但朕估計,用不了年,他們還會卷土而來,只依靠衛所,總有所疏漏。”
朱棣思忖一番,認真地回復“宋晟曾與臣商議過此事,臣認為可行,但不宜大用。民兵衛隊,畢竟不是衛所軍士,倭寇兇殘,一旦上岸,只靠民兵很難抵抗。故此,民兵應主要負責警訓,組織百姓撤退與隱蔽,而不是充當作戰主力。”
朱允炆低頭沉思了下,問道“若設置火銃民兵隊呢”
朱棣吃了一驚,連忙說道“皇上,萬萬不可。火銃乃是軍中利器,一旦傳至民間為人濫用,可能會傷及無辜。”
事實上,朱棣沒有說另一個想法,那就是一旦地方作亂或造反,朝廷鎮壓起來會更為困難。
但朱允炆并不這樣看,后世抗戰時期,多少民兵隊都是握著槍桿子的。
十年代,有些年小偷小摸與蠻橫斗狠之人猖獗的時候,大隊里還組織過民兵隊,不背幾把獵槍誰能安心半夜出去守著
對付惡人,總需要有點自保手段。
朱允炆笑道“燕王叔怕是多慮了,眼下二炮局火銃正在更新換代,一些老舊的火銃總不能丟在庫房里生銹,拿去全部熔了,也太過可惜。將老式的火銃下方一批給沿海鄉邑縣城,縣中由知縣親自負責,鄉邑有里長擔保,火銃領取訓練,一
一造冊。做好火銃支用歸還,應無大礙。當然,火藥一律由衛所管控,不準民間自造。”
朱棣見朱允炆想要打造的是老式火銃民兵隊,長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