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后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并刷新頁面。
朱允炆聽得津津有味,目光不時掃過寬闊的甲板,高大的舵樓,拍打著堅實的船舷,滿是驕傲。
這是一個極好的時代,一個劃時代的時代。
“船頭前艙,可以安置一百余水手,整個船只底尖上闊,船頭昂,船尾高”
梁尚才面帶紅光,感覺此時此刻無比光榮,一年多的日夜辛勞,全都值得了。
朱允炆抬頭看向,這寶船之上,設有九道桅桿,每一根桅桿之上,都掛有硬帆。
而這種硬帆,與西方大航海時期的分段軟帆不同,這類硬帆十分沉重,升起來很是費力,但是卻有著十分高的受風效率,有助于提高船速,而且在桅桿之上,并沒有設置固定的橫桁,而是可以靈活調整方向,利用多面來風。
“若是沒有風,卻仍需速度時,該如何辦”
鄭和詢問道。
在追擊倭寇的時候,鄭和不止一次遇到沒有風的情況,倭寇小船劃拉幾下,跑出多遠了,可是大福船需要劃拉更多才可能追得上,有幾次甚至差點讓倭寇逃走。
速度問題,是鄭和十分看重的一點。
梁尚才笑了起來,自信地說道“副總兵還請放心,寶船在兩舷和艉部,都設置了長櫓,長櫓入水深,多人搖擺,即便無風,也可保持快速航行。”
朱允炆驚嘆不已,這種設計看似尋常,實際上與后世的螺旋槳差不多了,深入水中的長櫓與入水一點的船槳比起來,明顯更占據優勢。
“為了保證寶船安全,我等在學習先輩造船技藝時,加入新的工藝,打造了多道橫艙壁,較之前宋船只不僅更為抗沉,而且加強了船只牢固,可分艙室進行貨物存放”
梁尚才繼續說道。
朱允炆連連點頭,鄭和也甚是滿意。
“鄭和,這寶船與大福船相比如何”
朱允炆笑問。
鄭和苦澀地搖了搖頭,道“皇上,大福船不過長九丈,這寶船大出數倍,如何能比,其他不說,就這幾排炮位,就不是尋常大福船可以比擬的。”
朱允炆哈哈大笑起來,滿意至極,道“一艘大福船不過千余兩銀子,而這寶船,可去其七八倍之多,若加上后期保養,一艘寶船怕要數萬兩銀子。朕將這寶船交給你,你若弄丟了,朕可要罰你幾萬兩銀子。”
鄭和激動不已,連忙行禮道“臣定與寶船共存亡”
朱允炆看向梁尚才,問道“剩余寶船還需多久完工”
梁尚才盤算了下,道“其他寶船雖不及這一艘巨大,然也超大福船三倍有余,一個月內能有三艘下海,兩個月內,其他四艘也可下海。”
朱允炆想了想,從當下到出航時間不到三個月,寶船雖然完工,但也不是說馬上可以出海南洋,而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海試,海試最少也不能低于一個月,這還需要加上一些維護時間,如此算下來的話,鄭和下南洋,最多只能帶四艘寶船。
四艘,少是少了點,但誰讓咱把歷史提前了
沒辦法,只能慢慢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