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后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并刷新頁面。
龍江船廠。
這是一個在中國造船史上留下濃墨重筆的名字,而它的傳奇,與那領先時代的超絕技術,驚人智慧脫不開。
如果要在造船史上找一個坐標,來證明中國造船業的巔峰,那時間軸一定是明代,坐標軸一定是龍江船廠。
毫無爭議。
但龍江船廠的輝煌與偉大,絕不是一朝一夕、憑空出現的,而是中國古代造船業經過第一次、第二次高峰之后的第三次高峰。
說到古代造船,可以用“極其輝煌”四個字來形容,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遙遙領先于世界。
在古籍物原器原中記載,“伏羲始乘桴,軒轅作舟楫。”
可以說在三皇五帝時期,人們已經掌握了最早的“造船”技術,只不過它們還只是浮具、筏具、獨木舟等,如浮木、羊皮筏、“刳木為舟”的獨木舟等。
事實證明,戰爭永遠是科技的催化劑,從古至今,從不例外。
在夏商西周時期,木板船與風帆出現。而為了滿足諸侯爭霸的需要,造船術也得到了極大提升,帆、舵、漿不斷出現。
造船業的第一個高峰,出現在秦漢時期。
華陽國志記載,司馬錯率巴、蜀眾十萬,大船舩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伐楚
可見在司馬遷八世祖司馬錯時期,秦國已經有了驚人數量的戰船。
秦朝造船業的發展,也與戰爭有關,史料記載,秦國為了平息南方戰事,曾組織了一支龐大的船隊,運輸五十萬石糧食支援前線。
而秦始皇還進行了五次海上巡游,隨行船只無數。
很多人認為秦始皇是在尋找蓬萊仙島,想要問道長生。
但個人認為,這種認識未免小看了這位千古一帝
秦始皇海上巡游,極有可能是中國人海洋意識覺醒的一個表現,秦始皇對土地有著極度的渴望,現在土地打下來,自然也會將這份渴望轉移到土地之外的大海。
證據就是秦始皇不斷遷移百姓至南方、沿海,若是求長生的話,嬴政完全沒有必要大規模移民。
漢代水師十分強橫,其最主要的戰艦名為樓船,樓什么意思,那就不需要說了吧,二層樓高都不好意思說出口,是近十層樓高
如果有人對這個高度沒有感覺,可以看看自己住的樓層,大概數一數,就知道當年的樓船有多威風。
這些樓船,往往分三層、四層或五層,每一層中還設置有防御敵人冷箭的矮墻,同時具備發射弓弩的窗孔,船體蒙有皮革,直接就像三個城墻疊高的建筑
三國時期,孫權控制江東,打造的樓船就有五層之多,一船可以容納三千多人,另外還能塞進去八十多匹馬,后世的什么鐵達尼,也才兩千多人
唐宋時期的造船技術,達到了第二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