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從腰間取出錘子,想了想,放在水面上,噗嘍一聲,見底了然后揉了揉腦袋,將鐵鍋放在水面上,依舊漂浮在水面上。
“這是怎么回事”
王二有些凌亂了,這鐵鍋也沒什么出奇的,重量都差不多,憑啥它在水上,而錘子卻在水下
梁尚才突然想到了什么,從一旁匠人身上取下來一柄錘子,小心地放在了鐵鍋里面,鐵鍋微微下沉,雖然吃水深了一些,但還不至于沉沒。
“這,這”
王二看著眼前一幕,一時結巴起來。
見鬼了。
這怎么可能不沉呢
王二用手壓下鐵鍋,水流從四周進入鍋中,沒多久,鐵鍋就開始下沉,又被王二撈了出來,重新放在水面上,看著依舊漂浮的鐵鍋,王二陷入了沉思。
許多匠人也開始了思索,這突破想象的一幕。
朱允炆沒有打擾他們的思考,只在一旁安靜的等待著。
對于浮力的學問,很多人會想起阿基米德。
但如果從時間上來論,他也只能算是西方對浮力學的先驅,但在中國古代,有比他認識浮力更早的人。
比如“曹沖稱象”的典故,實際上是曹沖看過歷史書,學習了戰國時期燕昭王“稱象”的舊智,只不過曹沖年齡小,好面子,沒備注轉載或引用兩個字
而最早研究浮力學的家伙,恐怕是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墨家學派。
在墨經經下中記載“荊之大,其沉淺,說在具。”
翻譯過來,就是物體很大,在水中沉下去的部分很淺,道理在于物體的重量與它所受到的浮力相等,平衡了。
只不過漢代獨尊儒術,墨家學問基本上都被打入了雜家之流,上不了臺面,所以很多人都沒有研究過其中學問。
但是在墨經中,不僅有力學、光學、幾何學,還有工程技術知識和現代物理學、數學等等。古人不是沒有智慧,而是有無數的智慧,都被人為的毀掉了,忽視掉了。
“如此說來,這鐵也是可以浮在水上”
梁尚才低聲喃語。
如果將鐵鍋比作一種船的話,不也一樣可以在水面上,不也可以載物載人
若是真的制造出鐵船,再借助強勁的風帆,面對任何敵人都不需要打啊,直接開船過去撞就行了,什么木船也比不上鐵船堅固啊。
而且鐵船還有很多好處,它不怕火,一般的弓弩也不會損傷船只,最主要的是,它還不漏水。
如果,真的用鐵打造船只
梁尚才吞咽了下口水,不知道這個瘋狂的念頭能不能實現,就算真的可行,朝廷也未必可以吃得消吧。
要知道大明鐵礦挖出來之后,除了民用,基本上都拿去打兵器、造火炮了,哪里有那么多鐵拿出來給造船
鐵的產量跟不上且不說,皇上一手操持,省省肯定能省出來。
但這花費是不是太高了
江邊木頭砍下來,運過來就能加工,可這鐵礦是需要挖,需要熔煉,需要人工打造,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